《甄嬛傳》海外熱播,能輸出什么價值觀?
人們認同并模仿甄嬛最終變邪惡,反映出中國人傾向于適應不合理制度,而不是反抗不公。一些中國人雖然嘴上對現實不滿,可是恐懼讓他們只得去適應,因為現實意味著無法改變,反抗可能會帶來報復。
2012年,一部描寫中國清代宮廷內斗的《甄嬛傳》,創下中國大陸有史以來的收視記錄。僅在上海本地,最高收視率破10%。
這部劇講述了宮女甄嬛從進宮時一個天真善良的姑娘,在經歷過宮廷的爾虞我詐之后,變成一個“腹黑女王”并成功上位的故事。整部劇充斥著權謀斗爭,互相陷害,否定了友情、愛情、親情等一切人類美好情感。宮女們出賣朋友,使朋友流產;為上位不惜拋棄曾經的愛人;為陷害他人甚至親自殺死腹中胎兒。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皇上的恩澤,使自己擁有更大的權力。
這樣一部劇怎么會引起中國人如此大的興趣?導演鄭曉龍認為,《甄嬛傳》在中國大陸“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其傳達的核心價值觀是正確的”。(《京華時報》,2013年1月23日)因此,這部劇將在美國主流頻道播出,被視作完成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的使命。一些中國主流媒體如《南方日報》稱:“不僅要依賴外國人對神秘國度的這種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如何像好萊塢一樣向世界輸出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這將是有世界眼光和遠大抱負的中國電影人電視人所面臨的終極命題。”(《南方日報》,2013年2月3日)
盡管中國主流媒體對《甄嬛傳》在美國播出持肯定態度,但我認為,這部戲在美國不會受到太多認可,更不可能完成價值觀輸出。其原因是,它宣揚的是中國落后的、倒退的價值觀,在中國引起的社會效應也是負面的。它在中國的高收視率,并不能代表它具有普世意義。
《甄嬛傳》的熱播,是因為它與當今中國轉型中人們的負面心態產生了共鳴。
首先,高收視率有其深厚的社會認同為基礎。人們需要找到一個關注對象以宣泄內心情感。《南方日報》稱:“《甄嬛傳》本身就是一個披著古裝的外衣,展現職場倫理的劇。”中國網友稱,《甄嬛傳》反映的就是中國社會現實,無論是職場,還是情場方面。數據顯示,中國80后離婚率超過30%,其中有四分之一是由于男人找“小三”,更能表明中國人對《甄嬛傳》情節的認同不是基于主觀偏見。該劇中的皇權至上,濫用私刑,與當下中國政治腐敗、職場各類潛規則橫行、缺乏監管、正義得不到伸張有相似之處,其根源都是“人治”。
相關文章
-
心理名言警句在現在的這個快節奏的生活里面,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可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但是有一些壓力在發生的時候真的是無能為力的
-
讀人好比讀書但比讀書更難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書中的文字和內容都是不一樣的。讀書容易,但是讀人確是非常的難。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讀懂人這本書。
-
你必須知道的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你知道人生的三把至關重要的鑰匙是什么嗎?你一定會覺得真是個有趣的提問。智者告訴我們,成功人生有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
-
成功人生的六匹馬,你知道嗎?有人說,成功的人生擁有六匹馬,你聽說過嗎?你又知道這六匹馬分別是什么嗎?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因
-
是不是夢想很近現實很遙遠其實每個人對于自己的未來都是充滿希望的,充滿幻想的,并且也有很多人為自己的夢想,不斷的努力著,但是現實給人們棒頭一喝,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