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擔心未知的未來 不如珍惜眼前
現代人需要擔心的事情很多,所以他們面臨的壓力很大?墒菗挠杏脝?沒用的,只要自己努力了,結果可能是好可能壞,這是誰都說不準的,所以與其去擔心還不如把心放到肚子里,開開心心的做事更好。
國人為何如此憂心,從歷史角度來講,我們有憂慮的文化“根子”。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警句,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家國情懷,每天樂呵呵的人倒仿佛有點沒心沒肺,只有愁眉緊蹙方顯深沉。從現實角度來講,社會仍處于大變革時期,舊體制已打破,新體制尚未完善,人們對生活普遍缺乏安全感,難免對當下及未來充滿擔憂,害怕生活失控,擔心突發事件超出能力。
正如春種秋收冬藏一樣,必要的憂患意識不可缺少,它能幫我們儲備好能量順利度過生命的“嚴冬”。但凡事過猶不及,擔憂也應適度。生命本身是一個過程,每一個“當下”拼接成了人生旅途的風景。當我們每天為未來憂心忡忡時,生命旅程就會被染上擔憂的底色。尤其是替他人擔憂,比如擔心孩子放學路上會不會出車禍、擔心老公跟女同事是否走得太近、擔心遠方的父母身體可好……這種“杞人憂天”的行為害人害己。
心理學家認為,擔憂就是變相的詛咒,這句話不無道理。人總會不自覺地按自己或他人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而擔憂正是消極的“自證預言”。比如整日擔憂孩子高考會失利,他原本無所畏懼的心或許會無形中背負上害怕失敗的沉重包袱,結果進了考場果真因壓力大而考砸;天天擔心自己的工作會捅婁子,結果對手頭的任務分了心,結果錯漏百出。
美國作家杰克·史瓦茲曾指出,大部分人最需要轉變的習性是質疑式思維及其帶來的不必要擔憂。前者會導致思維受限制,后者會引發“墨菲定律”,即越不希望發生的事情,越會因為對其投注的負面想法太多而發生。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擔憂中生活,不僅可能增加焦慮癥、抑郁癥等的患病風險,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中醫心理學認為,憂慮情緒主要通過脾來表達,往往誘發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癥狀。
生命的天空充滿未知的風雨,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得每天包裹著雨衣行走。要想避免憂慮過度,首先要學會用祝福取代擔憂,不管對自己還是朋友、親人,都要試著用悅納和祝福的心態面對困境。當你全身心相信將會有所轉機時,這份信念將帶來神奇的力 量,事情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其次,找出擔憂的原因,并且有針對性地去解決。最后,想想所有可能發生的壞結果,并判斷可能性,你會發現許多擔憂是很可笑的。
小編結語:很多事情,你越是擔心它就越是有可能發生,所以應該順其自然,不是說不去管他,只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至于結果都不是很重要了。
-
心理名言警句在現在的這個快節奏的生活里面,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可能會存在一些各種各樣的壓力,但是有一些壓力在發生的時候真的是無能為力的
-
讀人好比讀書但比讀書更難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書中的文字和內容都是不一樣的。讀書容易,但是讀人確是非常的難。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讀懂人這本書。
-
你必須知道的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你知道人生的三把至關重要的鑰匙是什么嗎?你一定會覺得真是個有趣的提問。智者告訴我們,成功人生有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
-
成功人生的六匹馬,你知道嗎?有人說,成功的人生擁有六匹馬,你聽說過嗎?你又知道這六匹馬分別是什么嗎?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因
-
是不是夢想很近現實很遙遠其實每個人對于自己的未來都是充滿希望的,充滿幻想的,并且也有很多人為自己的夢想,不斷的努力著,但是現實給人們棒頭一喝,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