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焦慮 孩子為什么總離不開你
有很多的媽媽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總是離不開你,然后就一直陪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其實孩子并沒有一直離不開你的,我們需要和孩子稍微分離一段時間。
“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
當孩子一歲左右時,可能會出現離不開主要照護者的情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分離焦慮”。有些孩子“分離焦慮”出現的時間比較早,最早8~10個月就會出現。當孩子會爬、活動范圍擴大,有時候可能看不到主要照護者時,就會開始有這種情形。
導致“分離焦慮”的原因
一歲的孩子身體發展動作與能力越來越進步,活動范圍也逐漸擴大,甚至會四處探索,但是孩子的心智發展卻還不成熟,隨著依附關系的建立,孩子會很黏主要照護者,當大人一離去,孩子不知道大人還會不會再回來,很容易產生“我是不是被拋棄了”的疑問,因此會感到驚慌失措。
除了年齡與發展的階段之外,當媽咪再生弟弟妹妹時,因為媽咪的注意力會轉移到新生兒身上,孩子也可能會有“分離焦慮”的傾向;另如剛上幼兒園或到新環境,孩子也會開始焦躁。
這種狀況通常會持續多久
通常等到孩子滿3歲以后,隨著心智年齡越來越成熟、社會化的歷程與逐漸習慣與主要照護者分離,孩子就慢慢不再會有“分離焦慮”的問題了,所以“分離焦慮”只是一個過渡期的行為表現,并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孩子所黏的對象,不一定是媽咪
基本上,孩子所黏的對象都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照護者。如果媽咪并非家庭主婦,那么孩子所黏的對象則不一定會是媽咪。
夜晚時容易哭鬧不休
處于“分離焦慮”時期的孩子,白天時會黏著主要照護者不放;夜晚睡覺時,突然醒來時若看不到主要照護者,孩子容易夜啼難眠。當大人半夜被孩子的哭鬧聲驚醒,檢查既不是尿布濕了、肚子餓了,也不是穿太多、太少或生病不舒服,通常都是因為與大人分離不安所致。
“分離焦慮”是正常的成長過程
盡管孩子緊黏著大人不放,會讓大人受不了,不過張璽醫師表示,“分離焦慮”是正常的成長階段,是因為孩子相當信賴大人的緣故,表示親子互信與依附關系建立得很好,兩人之間密不可分。這只是成長的過渡階段,大人不用想“該如何使孩子不要太黏人”,除非孩子太黏的問題持續到5、6歲以上,甚至已成為一種生活障礙時,才需要求助于醫師或治療師。
孩子“分離焦慮”的行為表現
當孩子焦躁不安、不想離開大人時,通常會以大哭大鬧來表示,有些孩子則是會緊抱著大人的大腿,不讓其離去,或是追著大人跑。程度較嚴重的孩子,甚至連大人上廁所也要跟,醒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想看到主要照護者。
這一點還是比較的重要的,給孩子一點空間是非常的重要的,不能總跟著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我們需要留下一些空間來才行。
-
女人容易被這三句情話欺騙進入愛河的一些女人真的是特別的沒有大腦的,而且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失去一定的理智,這個時候也會缺乏一些強壯感,從而可能會被
-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愛在現在這個快捷的生活里面,我們都知道一些留守兒童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留守兒童也是成為社會中最關心的一種話題,可能很多人都
-
媳婦和婆婆該如何相處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家庭關系中最微妙的,最難以處理的肯定也是婆媳關系了,而且很多女性都是因為處理不好這種關系,感覺也是特別的
-
如何控制情緒化行為情緒就是一個人的情感的表現,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一些特別豐富的一些情緒的變化,但是在工作中生活中的一些情緒變化也是不
-
男人最討厭的五句話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男性和女性之間的一些交流真的是防不勝防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更好的去對待這樣的感情,對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