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療法: 刺激控制的促進和漸消
第一:促進和漸消
1)促進:在行為進行之前或者當中給予刺激: 有助于行為發生,使得老師能夠提供強化。 使得正確行為不斷的發生。
軀體引導, 言語引導,姿勢引導,非言語引導,示范性引導====促進行為。
2) 漸消: 將刺激控制轉移到自然的辨別刺激。
逐漸取消促進,指導沒有任何額外的辨別刺激出現時候行為也會發生。
不再進行言語指導,不再進行軀體促進和行為示范。正確行為不再處于軀體促進等刺激控制之下,自然的轉到辨別刺激,結束教學過程。
第二: 促進的類型:
反應促進:
1) 言語促進: 最小強制水平
2) 姿勢促進: 較小
3) 示范促進: 較大
4) 軀體促進: 最大
刺激促進:
1) 刺激內促進:增加辨別刺激的突出,引人注目
2) 刺激外促進: 增加辨別刺激的其他刺激或者給辨別刺激提供暗示
第三;刺激控制的轉移:
1)促進漸消: 學習嘗試時候反應促進被逐漸去除,直到不再提供促進為止。
最大――最小:先強制性最大的,(軀體)―――――――言語促進
最小――最大: 先強制性最小的(言語)
2)促進延遲: 呈現辨別刺激,等待若干時間,如果正確行為沒有出現,則使用促進幫助。這種間隔時間逐漸增加。
3) 刺激漸消:
刺激內:提示或者其他刺激的消失
刺激外:對刺激本身的特點進行脫敏,達到目標狀態。
第四,要點:
1) 選擇最恰當的促進技術:
新行為―――反應促進比較適當
能力有限――軀體促進
漸進性的原則
2) 抓住學習者的注意力:避免分心和競爭性刺激,減弱額外刺激。
3) 呈現辨別刺激: 訓練完成后能夠激發正確反應的刺激。 如果學習者在呈現辨別刺激的時候能夠呈現正確反應就不需要促進了。
4) 促進正確的反應: 如果呈現辨別刺激,沒有正確行為反應。那么需要呈現SD,立即進行促進。
5) 強化正確行為,尤其強化非促進行為的力度要大一些。
6) 刺激控制的轉移: 反應促進――漸消或者促進延遲 步驟要小。
7) 繼續強化非促進反應。
1)促進:在行為進行之前或者當中給予刺激: 有助于行為發生,使得老師能夠提供強化。 使得正確行為不斷的發生。
軀體引導, 言語引導,姿勢引導,非言語引導,示范性引導====促進行為。
2) 漸消: 將刺激控制轉移到自然的辨別刺激。
逐漸取消促進,指導沒有任何額外的辨別刺激出現時候行為也會發生。
不再進行言語指導,不再進行軀體促進和行為示范。正確行為不再處于軀體促進等刺激控制之下,自然的轉到辨別刺激,結束教學過程。
第二: 促進的類型:
反應促進:
1) 言語促進: 最小強制水平
2) 姿勢促進: 較小
3) 示范促進: 較大
4) 軀體促進: 最大
刺激促進:
1) 刺激內促進:增加辨別刺激的突出,引人注目
2) 刺激外促進: 增加辨別刺激的其他刺激或者給辨別刺激提供暗示
第三;刺激控制的轉移:
1)促進漸消: 學習嘗試時候反應促進被逐漸去除,直到不再提供促進為止。
最大――最小:先強制性最大的,(軀體)―――――――言語促進
最小――最大: 先強制性最小的(言語)
2)促進延遲: 呈現辨別刺激,等待若干時間,如果正確行為沒有出現,則使用促進幫助。這種間隔時間逐漸增加。
3) 刺激漸消:
刺激內:提示或者其他刺激的消失
刺激外:對刺激本身的特點進行脫敏,達到目標狀態。
第四,要點:
1) 選擇最恰當的促進技術:
新行為―――反應促進比較適當
能力有限――軀體促進
漸進性的原則
2) 抓住學習者的注意力:避免分心和競爭性刺激,減弱額外刺激。
3) 呈現辨別刺激: 訓練完成后能夠激發正確反應的刺激。 如果學習者在呈現辨別刺激的時候能夠呈現正確反應就不需要促進了。
4) 促進正確的反應: 如果呈現辨別刺激,沒有正確行為反應。那么需要呈現SD,立即進行促進。
5) 強化正確行為,尤其強化非促進行為的力度要大一些。
6) 刺激控制的轉移: 反應促進――漸消或者促進延遲 步驟要小。
7) 繼續強化非促進反應。
相關文章
-
無精癥患者心理調節應該注意事項對于男性來說,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男性方面的疾病,尤其在懷孕的時候或者是準備要寶寶的情況下,可能很多
-
14條忠告定位80后心理80后是現在社會的中堅力量,對于很多的80后來來說,自己心里上面的健康是值得關注的,對于很多80后來說,心理上面的勸告也很重要
-
生命中最難割舍的人是誰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出現很多的人,這些人有一些是匆匆的過客,也有一些會永遠存在你的生活中,成為你最重要的人。看到這個標題
-
六個心理調節成功擺脫抑郁抑郁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面對抑郁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下面就來介紹6個可以調節自己心理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希望可以幫
-
十個心理動作讓日子更加開心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日子可以開心一點,但是想要自己的日子開心一點的話,有很多是需要注意的,有一些心理動作可以讓我們的日子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