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對治療抽動癥的影響
北京京華友好醫院專家對本報記者說,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抽動癥沒有正確的認識,記者從該院了解到家長如果認為孩子的抽動癥是壞毛病,沒有認為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是不正確的。
抽動癥又叫抽動-穢語綜合癥,開始表現為頻繁的擠眉弄眼、吸鼻子、動嘴巴、伸舌頭、點頭等。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聳肩、搖頭、踢腿、甩手、四肢抽動、肚子起伏等,這些癥狀會交替出現或同時出現。情緒緊張或焦慮時癥狀更明顯。
抽動癥的誤診比例很高,一方面有些家長不會因為孩子擠眉弄眼 就帶去醫院看,導致誤診;有些家長帶孩子去了,但醫生診斷為眼結膜炎、鼻炎等。吃了很多藥,癥狀稍有減輕,很快又復發。
在臨床中發現抽動癥主要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一是壓力:孩子面臨父母離異、家庭矛盾、學校沖突等情況都會產生心理壓力,如果沒有學會處理壓力,壓力會積累在身體細胞中。
二是沖突:內心一邊想要發火,一邊想到家長老師的不能生氣的教育。如果兩種力量勢均力敵,沖突就變得非常嚴重,身體也不由自主得緊張起來。
壓力和沖突都有很強的力量,能夠造成細胞內能量的大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就像“地震”一樣爆發,表現為身體大肌肉群不由自主的運動。
實際上,抽動的癥狀有助于緩解孩子體內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孩子的心理。家長可以模仿一下抽動癥兒童的行為,就能感受到。做完擠眉弄眼、聳肩、甩手、踢腿這些動作,肌肉可以感受到暫時的放松。孩子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緩解壓力的。
從心理咨詢角度治療抽動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尋找壓力來源,找出讓孩子緊張和沖突的原因;
●學習緩解壓力和沖突的方式,用宣泄、運動、傾訴、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釋放積累的壓力;
●建立新的對待壓力的模式,再次面對壓力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
專家告訴記者,患兒家長應該正確的認識抽動癥,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幫助孩子緩解壓力,消除沖突,治愈抽動癥。
-
無精癥患者心理調節應該注意事項對于男性來說,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男性方面的疾病,尤其在懷孕的時候或者是準備要寶寶的情況下,可能很多
-
14條忠告定位80后心理80后是現在社會的中堅力量,對于很多的80后來來說,自己心里上面的健康是值得關注的,對于很多80后來說,心理上面的勸告也很重要
-
生命中最難割舍的人是誰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出現很多的人,這些人有一些是匆匆的過客,也有一些會永遠存在你的生活中,成為你最重要的人。看到這個標題
-
六個心理調節成功擺脫抑郁抑郁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面對抑郁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下面就來介紹6個可以調節自己心理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希望可以幫
-
十個心理動作讓日子更加開心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日子可以開心一點,但是想要自己的日子開心一點的話,有很多是需要注意的,有一些心理動作可以讓我們的日子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