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豪多自殺 誰來拯救作家心靈
擺在我面前的這本《世界文豪自殺之謎》是那樣的慘不忍睹。上吊的三毛,剖腹的三島由紀夫,飲彈的海明威,服毒的茨威格,還有川端康成,杰克倫敦,老舍等等。
——遺憾。壓抑。悲痛。憤怒。
我常常想,也常常問自己,誰來拯救作家的心靈?
記得,剛學寫作那會兒,我的老師,一個所謂的作家,告訴我:“娃,啥事都可以做,只是別當作家,打個比方,寫作就好比是把自己身上的肉,割下,煮成湯,再分給大家。”煮肉!這就是我對文學最初的認識。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知道作文本身就是一種犧牲。
作家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人,而走在時代前列的人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必將孤獨。我們常常驚嘆于某些作品的偉大、深刻,可有誰能想到,能體會出這些作品的創作過程和它背后所隱藏的作家本人心酸、痛苦的經歷。藝術只能安撫后人,而不能安撫作家自身。
所有的藝術家天生都是不健全的。這種精神上的殘缺,注定他們必定處于社會的最邊緣。他們一邊專注于幻想,構造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城堡”,一邊又和那個物化的現實進行著抗爭。正所謂“詩人在兩個世界徘徊,一個已經死去,另一個尚無力分娩。——兩個世界,一個將是多余的!”可是不管怎樣,作家也是人,也食人間煙火,也有七情六欲。他們總是處于一種矛盾選擇與尷尬境界。一旦當他們在自己的“那個世界”走的很遠的時候,便很難再回到現實,從而成為一個個單純的“理想主義者”、“邊緣人”、“局外人”。有些時候,等他們忽得真正地得到了自己所苦苦幻想與追求的東西后,卻又剎那間不知所措,萬念皆空。
于是就有了顧城、北島、海子、徐志摩、路遙、王小波、戴厚英的死以及眾多作家的自殺和非正常的死。
創作是一種最最艱苦也最最磨人的事業。作家們也總是抱著一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壯來投入創作。作家們總是把他們的汗水、心血乃至生命全壓在創作上,并且同時和這個社會保持著一種適當、安全的距離。創作是一種燃燒!
作家也是人,也有血有肉,也吃喝拉撒,也需要別人的理解、呵護與關愛,也需要有人來拯救他備受煎熬而又疲憊的心靈。
-
自殺前均會出現異常行為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