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比活著的疼會輕一些嗎?
圣誕、元旦、寒假、春節一個又一個喜慶的日子在跟我們招手,一些青少年卻和這個世界揮手道別越走越遠。
青少年自殺,它既是個人的慘劇,也是家庭的悲劇。很多人剖析社會和教育制度的缺失。其實,選擇自殺,本人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因經不起挫折,也不積極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況,也不去或沒有可能尋求心理咨詢,才最終導致了自殺的結局。活著,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了身后的親情與責任。所以,請珍惜!
生命在花季定格
“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是老師做了我的引路人……”就在幾個月前,昆明12歲的小勤(化名)還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上寫下這樣的話語。然而,就在12月16日晚上,他用自己每天都戴的紅領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無獨有偶,12月17日,深圳市光明新區長圳社區一出租屋內,13歲的六年級小學生陳廣在家中用校牌繩上吊自殺。12月10日晚,家住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中坑村的11歲男童何楚華將自己反鎖在出租屋內,用紅領巾上吊自殺。11月8日晚,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實驗高級中學高三(5)班學生李金川在學校服毒自殺,經搶救無效,于當晚死亡,年僅19歲。繼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楊元元上吊自殺事件發生后,近日又相繼傳來武漢江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生上吊自殺事件……
為何走上不歸路?
有調查發現,學習壓力大、家庭不和睦、與同學關系不好、與父母有矛盾是最容易讓學生產生自殺意念的四個危險因素。這主要與青少年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生理特點有關,一方面家庭和學校是中小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生活環境,他們一天當中絕大部分時間都要在這里度過,所以家庭和學校生活中的矛盾對他們心理影響最大。另一方面,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還未發育成熟,應變能力差,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矛盾不能理性分析,也增加了產生自殺意念的危險性。
學習壓力
只因學習壓力太大,休息時間太少……11月15日,16歲的河南南陽八中高二學生楊富來欲用一瓶毒藥尋求解脫。小楊斷斷續續道出了自殺的原因。學習壓力很大,每天只能休息六七個小時,他的座位比較靠后,聽不清老師的聲音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有時周末學校也不讓回家休息。周圍的很多事都讓他感到厭煩。
小楊的班主任張老師說,小楊學習成績不錯,一直排在班級前十幾名,平時除了有點內向外,并沒有什么異常。事發當天早自習時,小楊找他請假,說自己不舒服,他就批了兩節課的假,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師生、父子關系緊張
12月10日晚,逃課多日的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中坑村11歲小學生何楚華,在老師來家訪時反鎖房門,無論老師和他姑姑怎么敲都不開門。當晚9時多,父親何維紅撬斷衛生間的一根鋼條,爬進房間,看到的一幕讓他心碎:孩子用一條紅領巾上吊自殺,身體已經僵硬。
逼仄的空間里,一張上下鋪鐵架床的上鋪欄桿上,還掛著那條紅領巾。還有五頁散落在旁邊的遺書,其內容大致為:小華死前被老師打,但是父親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關愛。小華的遺書清楚明了地記錄了他被學校老師懲罰的情況,而且他對老師產生了恐懼心理。這一度成為小華逃學的唯一理由,父親的不關心和老師的恐怖教學方式,已經超過了小華的心理承受能力。他選擇了逃避上課,最終選擇逃避他生活的世界。
有專家分析,從年齡層面來看,青春期是心理動蕩期,進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的生理愈發趨于成熟,但心理發育卻相對滯后。身心發育的不平衡,使他們在遇到無法解脫的挫折時,內心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和沖突,如果外在的矛盾和沖突不能得到順利解決,就可能在情緒、情感、日常行為等方面出現種種問題,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之類的悲劇。
“有時候,自殺的青少年未必是真的想死,而是他們最后的、唯一的自我防御手段。此前,他們會為達到目的做很多努力,當所有方式不奏效時,才會轉向自殺。從這個意義上說,青少年自殺率增高與青春期獨特的心理特征有一定聯系。”專家說。
你的幸福和親人相連
“我們都沒有辦法想象她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心情,身為母親也沒有這個權利。我只是知道她走了,別人這樣告訴我,我到現在依然不能也不想相信。傻孩子,多疼 啊,難道比活著的疼會輕一些嗎?”歌手陳琳跳樓后,她的母親發表了致媒體的公開信。雖然沒有哭泣和哀嚎,但字里行間的巨大悲傷卻是有目共睹的,這種悲傷,叫做“白發人送黑發人”。
“我知道身為孩子們的不容易,尤其飄蕩在外遠離父母家鄉,可是,我也想替天下的母親對你們這些孩子說:我們這一代的老人都經歷過太多風浪,難得晚年喜樂,別讓母親被迫承受這樣的傷痛了。”
失去孩子對父母來說,這是一種永遠的痛,無論時間怎么流逝,都不可能治愈。有孩子的三口之家是一個穩固的三角關系,一旦缺了一個角,就塌了,孩子所帶走的歡樂不是用簡單的三分之一來計算的。臺灣作家黃春明的詩《國峻今晚不回來吃飯》,就是寫給他早逝的兒子。
“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么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么事都沒了,媽媽什么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所有為人子、為人女者,看到這一段當有所動容,我們不是不知道世事艱險,但我們又如何能忍心讓父母生活在無盡的痛苦中?
我們在過度的保護中,習慣進行感情的索取而非付出,我們總是向內看,保護自己的心,卻經常忘記了為人子的責任。逝者已往,我們只能祈愿往生者安息,但也請后來者多多思量,陳媽媽說的很好,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痛苦的事,難道比活著的疼會輕一些嗎?
青少年自殺,它既是個人的慘劇,也是家庭的悲劇。很多人剖析社會和教育制度的缺失。其實,選擇自殺,本人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因經不起挫折,也不積極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況,也不去或沒有可能尋求心理咨詢,才最終導致了自殺的結局。活著,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了身后的親情與責任。所以,請珍惜!
生命在花季定格
“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是老師做了我的引路人……”就在幾個月前,昆明12歲的小勤(化名)還在學校的演講比賽上寫下這樣的話語。然而,就在12月16日晚上,他用自己每天都戴的紅領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無獨有偶,12月17日,深圳市光明新區長圳社區一出租屋內,13歲的六年級小學生陳廣在家中用校牌繩上吊自殺。12月10日晚,家住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中坑村的11歲男童何楚華將自己反鎖在出租屋內,用紅領巾上吊自殺。11月8日晚,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實驗高級中學高三(5)班學生李金川在學校服毒自殺,經搶救無效,于當晚死亡,年僅19歲。繼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楊元元上吊自殺事件發生后,近日又相繼傳來武漢江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學生上吊自殺事件……
為何走上不歸路?
有調查發現,學習壓力大、家庭不和睦、與同學關系不好、與父母有矛盾是最容易讓學生產生自殺意念的四個危險因素。這主要與青少年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生理特點有關,一方面家庭和學校是中小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生活環境,他們一天當中絕大部分時間都要在這里度過,所以家庭和學校生活中的矛盾對他們心理影響最大。另一方面,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還未發育成熟,應變能力差,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矛盾不能理性分析,也增加了產生自殺意念的危險性。
學習壓力
只因學習壓力太大,休息時間太少……11月15日,16歲的河南南陽八中高二學生楊富來欲用一瓶毒藥尋求解脫。小楊斷斷續續道出了自殺的原因。學習壓力很大,每天只能休息六七個小時,他的座位比較靠后,聽不清老師的聲音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有時周末學校也不讓回家休息。周圍的很多事都讓他感到厭煩。
小楊的班主任張老師說,小楊學習成績不錯,一直排在班級前十幾名,平時除了有點內向外,并沒有什么異常。事發當天早自習時,小楊找他請假,說自己不舒服,他就批了兩節課的假,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師生、父子關系緊張
12月10日晚,逃課多日的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中坑村11歲小學生何楚華,在老師來家訪時反鎖房門,無論老師和他姑姑怎么敲都不開門。當晚9時多,父親何維紅撬斷衛生間的一根鋼條,爬進房間,看到的一幕讓他心碎:孩子用一條紅領巾上吊自殺,身體已經僵硬。
逼仄的空間里,一張上下鋪鐵架床的上鋪欄桿上,還掛著那條紅領巾。還有五頁散落在旁邊的遺書,其內容大致為:小華死前被老師打,但是父親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關愛。小華的遺書清楚明了地記錄了他被學校老師懲罰的情況,而且他對老師產生了恐懼心理。這一度成為小華逃學的唯一理由,父親的不關心和老師的恐怖教學方式,已經超過了小華的心理承受能力。他選擇了逃避上課,最終選擇逃避他生活的世界。
有專家分析,從年齡層面來看,青春期是心理動蕩期,進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的生理愈發趨于成熟,但心理發育卻相對滯后。身心發育的不平衡,使他們在遇到無法解脫的挫折時,內心會產生很大的壓力和沖突,如果外在的矛盾和沖突不能得到順利解決,就可能在情緒、情感、日常行為等方面出現種種問題,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之類的悲劇。
“有時候,自殺的青少年未必是真的想死,而是他們最后的、唯一的自我防御手段。此前,他們會為達到目的做很多努力,當所有方式不奏效時,才會轉向自殺。從這個意義上說,青少年自殺率增高與青春期獨特的心理特征有一定聯系。”專家說。
你的幸福和親人相連
“我們都沒有辦法想象她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心情,身為母親也沒有這個權利。我只是知道她走了,別人這樣告訴我,我到現在依然不能也不想相信。傻孩子,多疼 啊,難道比活著的疼會輕一些嗎?”歌手陳琳跳樓后,她的母親發表了致媒體的公開信。雖然沒有哭泣和哀嚎,但字里行間的巨大悲傷卻是有目共睹的,這種悲傷,叫做“白發人送黑發人”。
“我知道身為孩子們的不容易,尤其飄蕩在外遠離父母家鄉,可是,我也想替天下的母親對你們這些孩子說:我們這一代的老人都經歷過太多風浪,難得晚年喜樂,別讓母親被迫承受這樣的傷痛了。”
失去孩子對父母來說,這是一種永遠的痛,無論時間怎么流逝,都不可能治愈。有孩子的三口之家是一個穩固的三角關系,一旦缺了一個角,就塌了,孩子所帶走的歡樂不是用簡單的三分之一來計算的。臺灣作家黃春明的詩《國峻今晚不回來吃飯》,就是寫給他早逝的兒子。
“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么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么事都沒了,媽媽什么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所有為人子、為人女者,看到這一段當有所動容,我們不是不知道世事艱險,但我們又如何能忍心讓父母生活在無盡的痛苦中?
我們在過度的保護中,習慣進行感情的索取而非付出,我們總是向內看,保護自己的心,卻經常忘記了為人子的責任。逝者已往,我們只能祈愿往生者安息,但也請后來者多多思量,陳媽媽說的很好,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是多么痛苦的事,難道比活著的疼會輕一些嗎?
相關文章
-
自殺前均會出現異常行為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