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學生自殺很正常”透支大學尊嚴
清明節晚上,北科大三年級女生、21歲的陳蕾從教學樓的9樓縱身跳下,身體摔成了三截,當場死亡。北京科技大學新聞發言人章東輝如此表態。“我們學校深表遺憾,但是,我們并不認為學校在陳蕾的自殺上負有責任。”院長王立還說,“現在大學生自殺很正常。”
不能否認,近幾年大學生自殺現象呈現增多的趨勢。這樣的背景里,若讓母校承擔起全部責任,似乎也難以說通。應該說,大學生跳樓還有相當大的個人因素。如果大學生處理不好學業、就業、感情等諸多問題,心理受挫、繼而心理崩潰,也實屬難免。可是,這不等于校方就沒有一丁點的責任了,至于院長先生說出“自殺很正常”之類的話,就更不可饒恕了——既逃避了學校本有的監護責任,更遠離了人性本身的善惡標準。
院長之于學生,本應該像父與子。筆者的導師曾多次教導學生,“人這一輩子,最應該聽兩類人的話,一類是父母,一類是老師,因為世界是只有這兩種人是真心的希望你超過他們。”然而,現在我卻懷疑起了導師的教導之語,既然連院長都認為學生之死“非常正常”了,院長對學生的進步與否又有多大的關切呢?既然沒有關切,甚至是說只有冷漠了,學生又何以要聽院長的話呢?
應該說,誰對學生好學生才能聽誰的話,這像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沒有什么討價還價的余地。雖然這有點違背師道尊嚴,可也是老師先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和尊嚴導致的。這個時候,我想起了當年梁瀨溟先生出走北大事件。1924年,梁先生離開北大。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當時的教育不對,先生對學生毫不關心。”應該說,那個時代的中國大學是中國大學最有尊嚴的時代,可如果要是分析一下中國大學的尊嚴來自于何處的話,我想,梁先生這句話就代表了一切——每位老師對學生都倍加呵護!
我們常常批判大學問題與問題大學。在批判過程中,許多大學教授和學界名人也是牢騷滿腹、侃侃而談,可具體到每一位教授學者,他們對自己的學生真的如民國時期那樣關心嗎?相信許多大學老師會汗顏不已。雖然,我們可以將導師或老師的不負責任歸結于學術的行政化與市場化,可另外不可忽視的問題還在于“先生對學生毫不關心”里的主觀責任感的喪失。
-
自殺前均會出現異常行為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