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增多-多數人不關注自身心理健康
近日,成都高校內連續發生幾起自殺和傷害他人案件。接連出現的類似事件,都在向社會拋出一個疑問: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整體變脆弱了?
而另一方面,大學中并不缺乏心理顧問、心理咨詢的場所和社團,它們對大學生的心理是否起到了幫助作用?
現狀
心理咨詢學生不足2%
鏡頭:
“我想咨詢個問題。”大學學生會辦公室里,負責心理協會的學生干部小敏迎來了一名同學。
“好啊。”小敏剛答應,卻看見來咨詢的同學顧慮地環顧了一下四周。小敏立刻“驅散”了其他學生干部。
可當其他學生干部都離開的時候,這名前來咨詢的同學卻站起來,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學生自己負責的心理協會社團。以四川大學為例,就有四川大學心理協會、陽光心靈志愿者協會等大約10個自助心理社團。
但有多少人在遇到心理難題時選擇求助學生心理協會社團?
記者先后采訪了四川成都5所大學的學生自創心理協會負責人,他們統計的數據顯示,以一所萬人高校為樣本,不到2%。
原因
不關注自身心理健康
“大家對自己的或者別人的心理健康關注度不高,而學校方面也缺乏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及執行方案。”四川大學心理協會會員兼干事小楊是本協會的骨干分子,他認為雖然自己所在的協會現在有很多會員,但是大家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還不是很高。
他分析,很多時候學生學業太緊,事情太多,就不會去關注自己的內心,往往出了事情之后才去思考問題到底在哪里,做不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提前干預,導致情緒沒有正確的宣泄方式,所以就會出問題。
分析
擔心出校門后變房奴
四川某大學學生處教師楊海:“80后”與“90后”一代正處于中國的轉型時期,在校時有考研、過級等繁重的學習壓力,面對社會燈紅酒綠的心理矛盾,還有擔心走上社會成為“房奴”等的心理狀態使其時常處于焦躁的狀態。
情緒失控是主導因素之一
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教育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柳長翥教授:大學生犯罪中,情緒失控和感情饑渴幾乎成為這類犯罪的主導因素。柳長翥教授認為,很少有大學生愿意找一個不是特別熟悉的人尋求幫助,于是只能自我消化,而一旦方向走偏,就容易消化出問題。
-
自殺前均會出現異常行為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