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揭秘
由精神疾病導致的死亡動機,僅僅是自殺的部分原因。要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人們需要有執行自殺計劃的決心。這種決心取決于諸多因素,例如沖動、無所畏懼、能夠忍受疼痛等。在中國,自殺已經成為15~34歲青壯年的首要死因。
無所畏懼
每年,全世界有幾百萬人試圖自殺,其中有近100萬人自殺成功。在美國,自殺是排名第11位的死亡原因,在15~24歲的青少年中,自殺排名第三。而在中國,自殺已經成為15~34歲青壯年的首要死因。
緣何如此?研究人員正在進一步完善傳統的觀念:哪些人是具有頑固自殺念頭的高危人群,如何預防這類人群的自殺行為。確切地說,研究人員發現死亡的動機,無論是抑郁還是其他與生活環境相伴隨的心理障礙,都只是自殺的部分原因。“事實上,每一個自殺的人在終結生命的時候都有心理障礙,”《為什么要自殺》和《有關自殺的神話》兩本書的作者、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托馬斯·E·喬伊納說,“但仍有上千萬有心理障礙的人并沒有自殺”。是什么阻止了他們自我了斷呢?
光有死的想法并不足以導致自殺。要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人們需要有執行自殺計劃的決心。這個決心取決于多種因素,例如無所畏懼、能夠忍受疼痛、沖動行事等。最新研究顯示,這種無所畏懼是有條件的:有過疼痛體驗的人,不管是被他人虐待還是自虐,都會逐漸提高對不適感的忍受能力;他們也習慣了受虐的念頭。他們的冒險嘗試也會導致自殺。有時候由酒精或者其他物質刺激所導致的較弱的沖動控制能力,也可能引發自殺行為。
悲傷信號
長久以來,自殺研究者都傾向于研究那些使人們感覺想一死了之的社會因素和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癥。但是現在,他們又發掘了一些新的線索,幫助他們鑒別已經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并最有可能實施自殺計劃的人群。其中一個風險因素就是家族史。在2002年一項針對4262名丹麥自殺者進行的研究中,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秦萍和同事認為,有自殺家族史的個體自殺風險會提高2.5倍。美國女作家西爾維亞·普拉斯(她將自己的頭塞進了煤氣爐中)的兒子尼古拉斯·休斯在2009年用雙手向世人證實他遺傳了母親的傾向:他自縊身亡。
最近一項研究結果令人矚目,揭示出重度抑郁在解剖學上的警告信號,因此這也成為未來死亡欲望的征兆。200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以及紐約州立精神病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布拉德利·彼得森利用磁共振掃描技術對比了66名有重度抑郁家族史的人以及65名沒有此類家族史的人的大腦結構。結果顯示,平均而言,有家族史的人大腦右半球皮層平均薄了28%。而且,重度抑郁患者的后代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大腦中出現了這種結構變化,最早6歲就已經出現了。
變薄的大腦皮層可能會擾亂人們注意以及詮釋社會和情感線索的能力,從而增加抑郁的風險。彼得森說:“右半球的腦皮層越薄,人們遭遇的認知問題就越多,例如對社會刺激的注意與記憶變差。”他的理論認為,出生在抑郁的家庭會使右腦皮層變薄,但他不確定是基因的原因還是環境的影響;變薄的皮層反過來會導致個體不能正常地加工處理社會刺激、人際關系出現障礙、抑郁,以及最常見的自殺。
致命的經歷
自殘的人因為習慣了疼痛和受傷的感覺,所以更有勇氣執行自殺計劃。
過去幾年來,研究人員探索自殺原因的線索并沒有局限在精神疾病、個人問題以及其他死亡動機等方面。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馬修·諾克認為,重度抑郁是自殺念頭最強有力的一個預測指標——— 不過對于那些真正“嘗試自殺”的人來說,重度抑郁并不是有力的預測指標。是什么原因使人有足夠的勇氣敢于嘗試自殺呢?其中一個答案是經驗。喬伊納認為:“任何使人們習慣疼痛、受傷或者死亡的經驗,都有可能使他們越來越無所畏懼。”這類危險的、恐怖的——— 同時使人們更加無所畏懼的——— 實踐經驗包括靜脈藥物注射、非自殺性的自我傷害以及不成功的自殺嘗試。
忍受疼痛
暴力虐待也會使一個人對疼痛和傷害習以為常。在2007年發表的一項回顧性研究中,喬伊納和同事分析了美國國家共病研究數據,發現有跡象顯示,相比非暴力的性虐待和語言虐待,童年時期遭遇的暴力性虐待和身體虐待更應該被視為導致將來自殺的高危因素。哈佛大學的諾克在談及喬伊納等人的工作時指出,“被虐待以及自虐的人可能已經習慣了疼痛的感覺,所以他們能夠將自殺的想法付諸行動”。
對疼痛更強的忍受能力或許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自殺成功。對傷痛更強的承受力以及更強烈的求死之心,可以使男性采取最致命的自殺手段。
研究顯示,相比藥物自殺,男性更青睞用手槍結束生命。2009年2月,有研究人員報告稱,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向自己的頭部開槍。在1997年到2005年間發生在密歇根州韋恩郡的807起槍械自殺案中,開槍射擊自己頭部自殺的女性人數是男性的一半。對疼痛和毀容的擔心,以及較弱的死亡決心,使女性較少使用如此致命的武器自殺。
往往男性比女性更沖動,這也加劇了自殺問題。畢竟,釋放壓抑使自殺的計劃更容易實施。情緒失控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物質濫用,例如酒精。酒精很容易使人失控,過度飲酒的人自殺風險很高。事實上,《美國精神病學期刊》200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酗酒者被診斷為酒精中毒之后,有4.5%的人在5年之內試圖自殺。其他研究也顯示,尋求治療的酗酒者中,有40%的患者報告稱,他們曾試圖自殺———這一數字比一般人群高6~10倍。“他們用酒精給自己壯膽來實施自殺計劃,”黑茲爾登成癮治療項目的首席醫療長官馬文·塞佩萊如是說。這一非營利性項目設置在明尼蘇達州、俄勒岡州、伊利諾伊州以及紐約州。
當然,沖動僅僅是導致自殺的部分原因——— 有些人認為它只是一小部分原因。2009年,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比起在沖動性中得分更高的人群,在恐懼、憤怒和壓力等負面情緒中得分高的人更有可能嘗試自殺。然而,沖動性可能和其他這些特征共同作用,從而增加了個體自殺的風險。
-
自殺前均會出現異常行為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