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心理他們為何選擇輕生?
每星期約有20多位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人前來咨詢,以青少年、家庭主婦和下崗男性工人為主。”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寧養院精神行動醫學博士、預防保健教授李麗梅看來,“這些群體的人們患有明顯的心理疾病,并多數有自殺傾向。”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人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卻越來越差,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日益增加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因無法面對壓力而選擇結束生命——
青少年:沒人理解我
“前來咨尋的青少年多為升學壓力導致有自殺念頭。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如考試綜合征、社交恐怖癥、人格障礙,情緒上一般多為不同程度的失眠、焦慮、厭學等等。”李麗梅認為,青少年的自殺行為,往往是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偶發,在遇到突發困難時毫無應急能力,第一個念頭就是用自殺來躲避現實。
李麗梅說,問題雖發生在孩子身上,然而根子卻在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過度嬌慣、保護孩子或粗放式、聽之任之式的教育都會造成孩子要么過度以自我為中心,要么過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心中長期的壓抑就會在某一瞬間爆發,而爆發的方式多為自殺、自殘、報復等攻擊自我或攻擊他人的過激行為。李麗梅提醒家長,一旦孩子出現莫名的厭學、裝病、發呆、沉默,回到家拒絕與父母說話,以紙條代替等等情況,家長要理性對待,及時幫助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李麗梅表示,青少年由于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總認為身邊沒人理解他們。“從目前到醫院進行咨詢的青少年現狀來看,大多數青少年并不善于主動及時尋求心理方面幫助,而是一味地掩藏、躲避。如果長期積累,很容易導致心理扭曲,承受不住時可能一時沖動產生自殺等不良念頭。”李麗梅認為家長和老師應及時發現并進行合適的開導勸解,使青少年走出“自殺”誤區。
家庭主婦:家庭存屬感缺失
“害怕孩子在外受欺負,害怕被丈夫拋棄……家庭主婦的大部分時間在家里度過,沒有與社會溝通的機會,因此很容易產生抑郁等心理疾患,情況嚴重者可能走上自殺之路。”李麗梅告訴記者。
家庭主婦長時間待在家里,家庭的存屬感會逐漸消失,由于缺乏安全感的她們,更希望得到家人的尊重、認可。李麗梅建議,如果全職家庭主婦受到各種困擾,建議她們在兼顧家庭的同時,走出家門,重新投入到社會工作中去。“女性還是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在經濟上能做到獨立,多和社會溝通,心態自然也會好很多。”李麗梅告訴記者。李麗梅建議,如果已經到了無法再走入社會的年齡,家庭主婦也要學會做一名積極的、知性的主婦,可適當地學習一下心理學和美學等,消磨時間的同時還可陶冶自己的心智。
下崗男性工人:活得憋屈
“我活得好累,真不如死了算了,又不能像女人那樣大哭一場。”每星期都會來幾位下崗男性工人尋求幫助,他們無助、恐懼卻無能為力,李麗梅告訴記者。
在我國素有男人要養家的傳統觀念,一個男人不僅要承擔起家庭的經濟支柱,還得照顧妻兒,一旦失去社會地位,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將會瞬間坍塌。“以前很多下崗男性工人面臨絕境時,多會選擇攻擊自我,如自殺等方式來反抗生存的壓力,而自殺的動機一般表現為逃避、憤恨、威脅、懲罰、絕望等。近幾年,攻擊他人的事件頻發,或多或少地反應出他們內心的懲罰心態。”李麗梅告訴記者。
“雖然這是個人行為,但給社會帶來了一個沉重的話題,他們失去了經濟來源,旁人的異樣眼光、親朋好友的不理解……自己總認為活得憋屈,如果再無法將內心的焦慮和恐懼抒發出來,遇到一個導火索,都容易爆發。”李麗梅說。她建議,一旦身邊有這樣的人存在,要多注意疏導,及時排解內心的不快,才能及早地將扭曲的想法遏制住。
當然,無論是青少年、家庭主婦或是下崗男性工人,如果連續兩周都伴有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應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由于人們往往重視軀體性疾病而忽略心靈的創傷,大多數人難以啟齒自己心理上的疾患,總認為心理或精神上的疾患不是大事。隱瞞、躲避和不承認除了加重病情外對自己并無多大益處。在記者看來,在自殺率不斷上升的今天,應該盡快地健全預防機制,加強心理危機干預,有效地針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援助,使他們盡快擺脫困難。
-
自殺前均會出現異常行為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