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通常是“自找”的
最近,自殺事件頻頻上演,主角有不少“職場人士”,有些更是位高權重的領導,這再度引起了大眾對職場壓力的關注。究竟壓力大到何種程度會令人輕生?職位越高是不是心理問題越嚴重?哪些行業(yè)或人群要特別關注“情緒炸彈”?各種猜測很多,廣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心理科主任龔梅恩卻表示,因工作辛苦導致自殺案例比較少見,還是應該從心理和身體的疾病和看問題的方式上找原因。他認為,預防自殺的關鍵在于“有病治病,沒病寬心”,規(guī)范治療精神心理疾病是必須的。同時,面對壓力要多往積極的方面想,切勿鉆牛角尖,必要時應求助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自殺首先考慮有疾病根源
近年來,身居高位的領導干部、企業(yè)高層自殺不是什么新鮮事。老百姓說這是“職位越高,壓力越大”,做個普通人反倒知足常樂。龔梅恩主任說,一個人會不會自殺,和他的職位、壓力關系不大,心理疾病才是第一位原因。
日前,廣東某市政協(xié)副主席上吊自殺,據(jù)了解其生前曾長期失眠,患有嚴重抑郁癥。龔梅恩說,抑郁癥發(fā)作時,患者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會因一些小事而嚴重自責,覺得做人沒意思,從而產生輕生的念頭。但只要抑郁癥好了,輕生的念頭就會隨之消失。規(guī)范治療是最重要的。治療到不到位?治好了有沒有再堅持服藥一段時間預防復發(fā)?出現(xiàn)復發(fā)苗頭時有沒有及時就醫(yī)?周圍的人是否重視及幫助患者治療?這些都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和行為。所以,預防自殺首要是把自身的心理疾病治好或控制好。
壓力大常常是“自己找的”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是普遍現(xiàn)象。但在同一個崗位,有的人能把壓力當成動力,有的人卻倍感煎熬,幾乎要被壓力打垮。后者消極、偏激的處事態(tài)度,很容易讓他們陷入絕境。
龔梅恩說,壓力也分客觀和主觀。有些人看問題喜歡鉆牛角尖,別人認為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在他眼里卻會無限放大,越想越負面,甚至到了無路可走的地步。這種自己給自己找的壓力,遠比客觀實際的壓力危害大。一旦思想走極端,就可能導致自殺。
龔梅恩表示,除了有病治病,學會積極面對人生是保護心身健康的重要手段。當社會變革帶來了很多沖突和矛盾時,人應該努力適應它,而不是否認它。必須堅信,只要活著,沒什么事解決不了。即使現(xiàn)在有困難,今后還可能發(fā)生轉機。
面對壓力,多往積極的方面想,暫時沒法解決的問題先放一放,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目標。做做運動、和朋友聊聊天、外出旅游散心,都是排遣壓力的好辦法。集體的重視也是必要的。如果工作環(huán)境比較壓抑、沉悶,最好多組織一些戶外活動,這對改善職工心情和緩解工作壓力也有幫助。
-
自殺前均會出現(xiàn)異常行為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fā)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fā)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xiàn)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xiàn)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xiàn)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y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