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析 關于青少年自殺
近年來,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繼續關注。那么為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要選擇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來結束生命呢?這就需要走進他們的內心,看看他們正在承受些什么?
第一,失敗的家庭教育可以說是一個對青少年自殺心理影響很大的因素。現代,不少家長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失當,不是過分溺愛嬌慣,就是斥責、苛求、打罵,或家長期望值過高,等,都會使孩子感到家庭的巨大壓力而處于緊張、焦慮、不安之中。
還有的青少年家庭環境較復雜,或某些家庭事件使得親子關系不良,或親人的突然死亡帶來強烈刺激。由于其閱歷淺,對問題的分析認識能力低,方法少,易陷入束手無策境地,倍感孤獨無助,苦澀、迷茫,便輕率地選擇了不歸之路。
第二,學校學生生活的壓力也是青少年自殺的一大影響因素。學校是青少年最為重要的一個生活環境,由于現行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這一最為重要的生活環境又是其最感到壓力的外界環境。而“壓力”與“焦慮”是一對孿生兄弟,學校學習生活的巨大壓力使他們經常感到情緒焦慮、緊張恐懼、身心疲憊。
有研究認為:學校的壓力源,一是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二是同學之間的關系;三是成績與考試;四是來自于學校的批評與處罰。來自學校的任何一方壓力源,當其不堪重負時,就極有可能以死來逃避或抗爭。
第三,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地有時甚至是很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的行為。一篇公開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某市小學教師群體的心理問題多,100人中有48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危機(包括各種心身疾病、強迫性神經癥、焦慮癥、抑郁癥,以及偏執、多疑、甚至幻聽、幻視等精神癥狀),其中12人問題嚴重。
對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可否認的。例如:某重點中學一名優生一次考試成績下降了5分,有著過度敏感焦慮特質的任課老師一次次說教使該學生情緒越來越緊張,每次考試都會出現出汗、手抖、肚子疼等考試恐怖癥狀,終于在又一次考試失誤后,該學生自殺了。
第四,不排除個別青少年學生的自殺直接源自神經或精神方面的疾患,此類疾病的獨特作用如幻覺,譫妄或抑郁情緒長期積郁,自殺念頭長期醞釀,無心體驗也無法體驗到生的美好,在旁人看來根本無法理解的情境下告別生命、走向死亡。
青少年自殺無論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一大損失,因此家庭、學校、社會都要負擔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責任,減少上述提到的引起自殺的負面因素,防止青少年做出極端行為。
-
自殺前均會出現異常行為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