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同學自殺的陰霾
同學的自殺行為,對正處于花季年齡的少女而言,是個巨大的心理刺激,即便是成人,也可能因此造成心理創傷。在這種刺激下,個體可能出現失眠、驚恐、麻木、噩夢、抑郁、相關場景反復在腦海浮現等一系列癥狀。
我女兒是高一寄宿生。前幾天傍晚,在她寢室隔壁的活動室,有名同學從陽臺跳樓自殺,結果摔成重傷住院。這件事對她打擊很大,她害怕得睡不著覺,偶爾聽到聲響,就疑心活動室里有人,可能又要發生什么不測。她再也不敢進活動室了,就連從門口經過都會渾身打戰。她甚至連飯都不想吃,生活、學習受到嚴重影響。
班主任和我都耐心地跟女兒交談過,卻不見效,我只好暫時把她接回家住。她在家也不說話,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知道在做什么。想帶她出去玩,她也不肯去。有人說脫離了集體生活,更容易胡思亂想,精神集中于不好的事情,就更難擺脫不良心境了。這話也有道理,但不把她接回家看著,我實在不放心。該怎么辦呢?
專家解答:
從心理危機的角度來說,你女兒的反應是常見的。你應該密切關注她的反應變化,然后請有相關經驗的心理咨詢師處理。
同學的自殺行為,對正處于花季年齡的少女而言,是個巨大的心理刺激,即便是成人,也可能因此造成心理創傷。在這種刺激下,個體可能出現失眠、驚恐、麻木、噩夢、抑郁、相關場景反復在腦海浮現等一系列癥狀。這些都是比較典型的反應,心理學上稱之為應激反應,即個體突然遭遇強烈的刺激后,會感受到心理壓力而出現相應的身心癥狀。如果個體承受力強,或壓力沒有進一步持續和加強,個體的心理狀況就可能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地自然好轉。如果惡劣的身心癥狀持續下去,甚至越來越惡化,就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癥或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這時就需要特殊的專業處理了。不過,一般只要處理及時,應該是可以渡過難關的。
另外,還要看你女兒的性格如何,是不是很脆弱,在事發前是不是情緒低落。如果她平時就比較脆弱或事發前心情不好,這件事對她的刺激就會更大,其后果也會更嚴重。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起伏強烈,加之學業壓力大,通常比較敏感、感性,所以,父母一方面要留意她的情緒,另一方面也要留意她對這件事、對生死和對人生可能產生的消極看法。你信中描述,你女兒出現了驚恐和抑郁的癥狀,并越來越封閉自己,這會令她的心理狀況更為惡劣。故建議盡快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對她的情況進行鑒定。一般來說,心理咨詢師會先幫助她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再幫助她面對這一現實,最后處理她可能存在的消極認知,直到把這件事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相關文章
-
自殺前均會出現異常行為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