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跡象甄別身邊有自殺傾向的人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自殺的人群正在逐漸壯大。如何才能制止這種現象的惡化呢?小編為您搜集了一些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統計,我國每年自殺死亡28.7萬人,200萬人自殺未遂。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首份關于自殺行為的報告,報告指出,每年有超過80萬人死于自殺,多數為男性。自殺死亡人數已經超過戰爭和自然災害致死人數之和,相當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
一、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首份關于自殺行為的報告
2014年9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首份關于自殺行為的報告,呼吁將防范自殺提升至全球公共衛生和公共政策議題的優先考慮范圍,并呼吁社會各部門協同努力應對自殺這一公共衛生問題。
這份題為《預防自殺:一項全球要務》的報告指出,每年有超過80萬人死于自殺,多數為男性。自殺死亡人數已經超過戰爭和自然災害致死人數之和,相當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
報告顯示:
①自殺是15歲至29歲人群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
②年齡在70歲以上的人群自殺率最高;
③約75%的自殺行為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
④在高收入國家,自殺的男性人數是女性的3倍;
⑤在全球范圍內,服藥、上吊和開槍是最常見的自殺方式。
報告稱,限制人們接觸到自殺工具是防范和減少自殺行為的一個重要途徑。其他途徑包括:媒體在報道自殺事例時應避免渲染和詳述細節,及時確認和治療精神障礙患者,以及向自殺未遂者提供定期后續護理等。
世衛組織呼吁,各國應根據自身文化和社會背景制定相應策略,制定并執行各部門協同合作的行動方案,建立國家防范自殺策略,使防范自殺成為衛生、教育、就業、社會保障、司法等多部門協同應對的優先考慮事項。
二、9大跡象甄別自殺傾向
“自殺”可能是最讓人惋惜的生命終結方式,其實,很多看似突然發生的自殺事件,之前總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的。
1、常說自己一事無成、一點希望都沒有或“對生活已經絕望了”。總說這樣的語言,說明他情緒低落,失去信心。
2、暗示性地表示“我的苦難馬上就會過去了”。這往往說明對方心情復雜,希望尋求到幫助或者解決辦法。
3、與人談論一些自殺的方法,甚至開一些自殺方面的玩笑。比如,“哪種方法不痛苦”、“我死了大家都好了”等。
4、情緒突然放松和平靜,感覺“什么事都看開了”。這些人通常情緒受挫,表現出明顯的煩躁、不安。可做出自殺的決定之后,反而變得平靜,讓周圍的人誤以為他“想開了”。
5、一個躲起來,不想見人。他們可能避開朋友或親人,自己找個地方準備離開。
6、把自己珍貴的東西送人。為了安排好后事,他們可能會把自己在乎的東西托付他人,比如寵物、收藏品等,一件件交代好。
7、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告別。可能會挨個跟很久沒有聯系的老同學見面,說出“下次見面可能沒機會了”這樣的話。
8、寫遺書或類似的文字。除了遺書,還可能在日記、博客上提到關于死亡的話題。
9、穿一些特別的衣服,或者做一些特別的事情。比如,突然愛穿紅色或者很另類的衣服,或者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
三、10大類人群最易自殺
1、死前兩周抑郁程度重
2、有自殺未遂既往史
3、死亡當時的應激強度大
4、死前一個月的生命質量低
5、死前兩天有劇烈的人際沖突
6、慢性心理壓力大
7、朋友或熟人曾有過自殺行為
8、有血緣關系的人曾有過自殺行為
9、失業或從事沒有薪金的工作
10、死前一個月社會交往少
通過上面的文字,相信大家對有自殺傾向的人群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編還是想說一句,珍愛生命。
-
自殺前均會出現異常行為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都知道自殺的頻率也是越來越高了,很多年輕人或者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
-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不是容易發生自殘的行為呢?越來越多的青春期的孩子,對于我們的世界的認知不同,或者是對于我們的身體其它方面原因引起的,都會有一些自殘的行為發生,那么
-
認識自殺行為的常識會有哪些呢心理毛病的出現也是很可怕的,而就是這樣一種病的出現是會影響人的健康,因此大家更是要積極的去了解出現自殺行為會照成哪些危害
-
心理剖析:他們產生自殺的念頭有太多的人會自殺。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球性醫學研究報告》指出,世界各地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約有三分之
-
五大心理疾病導致人們自殺選擇的年輕人遇到一些事情就不知道該怎么辦,有的就會輕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選擇自殺,這給家庭、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