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說他兩句,他就跳樓
對于一個剛滿16歲的孩子來說,美好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然而才上初三的曉軍(化名)卻選擇從三樓縱身躍下,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是什么原因讓這個花季男孩走上絕路呢?昨天,記者來到溧陽了解孩子跳樓的真正原因。
16歲少年從三樓跳下
3月24日清晨,溧陽市周城鎮正下著濛濛春雨。在集鎮開店的陳女士正開門準備營業。“不好了,有人跳樓了。”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呼喊聲。陳女士趕緊向事發地跑去,只見倒在地上的是曉軍,頭部血流不止,鮮血順著雨水染紅了周圍的地面。此時,孩子的父母正抱著不省人事的孩子大聲叫喊著,但孩子沒有任何反應。見此情景,有人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隨即,曉軍被送往醫院救治,但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昨日上午,記者在悲劇發生地——曉軍的家里看到,曉軍家是一座沿街商鋪房,一共三層,1樓是店鋪,2、3樓是住房。房子后面是個小院子,曉軍就摔在這里。在2樓房間,記者見到了曉軍的家人。正沉浸在無限悲傷中的一家人,對于孩子的突然離開都不愿再提及。
鄰居王大媽告訴記者,當天早上孩子是從樓頂跳下來的,頭部著地,等救護車來時已經快不行了。“這孩子很懂事蠻乖的,路上見到熟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王大媽一邊說一邊抹淚。
家長多說了孩子幾句
昨天上午,在溧陽市周城中學,記者見到了曉軍的班主任李老師。據李老師介紹,當天上午7點鐘左右,他接到曉軍父親的電話,詢問曉軍有沒有來學校。李老師當時便去教室查看,發現曉軍沒在學校,便給曉軍父親回了個電話。“可能在第二個電話打過去的時候,孩子就出事了。”李老師說,曉軍是初三轉到他班上的,平時表現很好,成績屬于中等偏上,性格有些內向。事發前一天,曉軍也正常來校上學,并沒發現他有什么不對勁的。
李老師告訴記者,曉軍跳樓可能與家長多說了他幾句有關。李老師回憶,出事之后他去家訪,曉軍的父親提起,當天早上曉軍的父母叫曉軍起床上學,曉軍不肯起來,說不愿去上學,他們就說了他幾句。后來,曉軍氣呼呼地起了床,早飯沒吃就出了門。
“曉軍的媽媽當時站在二樓窗口,聽到卷簾門打開又關上的聲音,但一直沒見到曉軍出來,當時沒放在心上。沒過多久,就發現孩子已經摔在院子里。”李老師說,曉軍跳樓前給父母留了一封遺書,上面寫著借了幾個同學的書,讓父母代他還給同學們,并囑咐父母不要難過,再生養一個。
據曉軍的同學小燁介紹,他和曉軍關系比較好,經常在一起打籃球。曉軍平時喜歡看些科幻和玄幻類的小說。對于好友的突然離去,小燁感到很難過。“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遇到這事大家都很難過,我們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周城中學的趙校長說,悲劇發生后學校非常重視,準備對全校學生開展一次心理健康講座,及時對孩子們進行心理疏導。
要及時疏導孩子情緒
對此類悲劇的發生,常州市心理衛生協會高級心理咨詢師孔匡建教授分析,青少年自殺現象往往都是沖動型的,如果能提前發現及時疏導,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處在發育期,逆反情緒較重,加上心智發育不成熟,對于生命的重要性比較模糊,一旦心理出現問題,如果不能及時化解,日積月累就會走上極端。作為家長,不但要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況。以朋友聊天的方式多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所思所想。
-
自殺的人有什么樣的心理在現在的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生命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是很多人在遇到一些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可能會想不開,這個時候就會想到自殺的
-
人們自殺的特征究竟都是有哪些呢由于現在生活經濟壓力的緊張,往往人們出現壓力比較大的情況非常常見,但是人們在家里大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也會做出一些難以想象
-
你了解自殺者的心理狀態么有多少人了解自殺的心理狀態呢?如今自殺已經成為大家幾乎天天都能聽到的并不新鮮的新聞了,而每天以不同的自殺人群充斥著在我們
-
管理好情緒就能杜絕自殺行為管理好情緒就能杜絕自殺行為,這句話是有實踐證明的。自殺大都源于對生活已經沒有信念,死了比活著更輕松,而自殺更像是一種逃避
-
大學生自殺 誰該為之買單大學生總會有太多的壓力有的會自殺。近幾年大學生自殺的案例率見報端,誰應該為大學生的自殺買單呢?這其中固然和學生在青春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