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需要調理好心理
一個北大的新生,在到校不足半月余的情況下,竟然上吊自殺?按道理說,考上了像北京大學這樣的中國蕞高學府,不是應該很高興的嗎,為什么會要自殺,似乎也太荒唐了吧。不少網友評論,這件事太荒唐了。只是這件看似荒唐的事情背后,卻不知隱藏了多少當代大學生的內心苦水。
大學生自殺,相信如果不在前面加上北大倆個字。對我們的大學生朋友來說,應該是一件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從某高校出現的跳樓事件,到某高校出現的割腕事件。似乎大學生自殺在一定程度上都成了當代大學生的一個風向標一樣。
讓我們驚恐的是,造成大學生死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用死亡來看,似乎太過極端了,那就用一個更為流行的詞匯來看,那就是當代大學生的頹廢。經歷過大學生生活的我,或多或少是也是頹廢過一段時間的,作為一個當事人,我們的頹廢是由何種因素造成的。
我記得鄭強老師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每一個進校的大學就是殘廢的開始。而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現狀來看,這句話顯然是很正確的。無論是高等院校,還是低等專科。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遇到這類的現象,那就是在所謂的大學找不到“北”了。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到底是什么呢?很多很多,而就是這問題,造成了一個一個大學生選擇了走向極端。
第一個問題,對世界的逃避。這是最為普遍的一個現象。長期的中學封閉式生活,造成了大學生們多少產生了對這個世界逃避的感覺。而當他們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生活的時候,這種情況尤為嚴重。突然發現交流的對象都改變了,如何讓他們不產生內心逃避的想法。這就有了一個現象,越是高等學府,死亡率越是高。相反那些專科類的孩子,因為早早的就與世界打交道了,反而顯得無所謂了。
第二個問題,對周邊環境好奇。造成頹廢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周邊環境影響的。大學生,在中學時代基本打交道的都是課本,因此當他們面對畫畫世界的時候難免會產生好奇。而當她們發現,原來除了學習以外還有這么多好玩的東西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放下之前所謂的理想,因而進人頹廢的生活狀態。學習幾十年了,學膩味了只有玩。而相反,玩了二十年了,該學習了。
第三個問題,思維的應接不暇。在中國都知道一個好玩的游戲,說的是農夫澆水,如何只轉三個彎。很多的中國學生沒有做出來。最后主要說的就是學生的思維定勢。然而,這樣的思維定勢不僅僅是表現在一到簡單的題目上的,而是一種長期定向的思維定勢。就想農夫進城,看不懂什么是馬路一樣。對于大學生來說其實情況一樣,呆滯的高中生活,讓他們的思維定點在高中的時候,那么進了大學,很容易會產生不適應,面對新的事物多了,思維就會慌亂,而就是這樣的慌亂,才是導致死亡的最終原因。
第四個問題,心理的落差。心理的落差多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的。因為,當我們在中學時代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因為成績的問題而備受關注。就像明星一樣,周圍的人都圍著你轉,而到了大學,自己的渺小才會慢慢的出現, 這樣的心理落差很容易造成一種內心的自我歧視感。直接導致的就是頹廢的出現。用大學生的話來說就是,世界拋棄了你。
第五個問題,對生命價值的忽視。現代的學生很多時候都有一種自我的觀念。簡單來說,我就是我,世界于我無所謂的感覺,這樣的人也可以說成是情感單一的人。在他看來,似乎這個世界就只有他,而他的朋友,父母都只是一個過客而已。這樣的想法自然也是與中學時期的扭曲式教育有關。一個大學生對這個國家的作用或許是渺小,而讓一個學生缺少了這樣的意識那就是恐怖了。因為有一個出現,就會出現第二,就想那些走在路上無緣無故砍人的人一樣。用他們的話來說,我就是想砍。對,就是想砍,甚至連想都沒想過。這就是一種世界意識觀的缺失,或者說是自我價值觀的虛無吧。
中國的孩子在年少的時候參加什么世界奧林匹克大賽,能夠打敗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孩子,然而為什么等他們長大了,卻沒有一個人能拿到諾貝爾獎呢,就算不是拿到諾貝爾獎,也沒有見到他們誰能在他們的領域里得到什么好的成績。
不知道這句話有多少人記住,然而這樣的話卻深刻的反應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教育制度的問題。當代的大學生,在進入校園的那一刻開始,似乎被灌輸的就只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思想。而諸如內心健康,心理健康,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什么的,都只不過是好成績背后的浮云而已。
北大學生自殺,這也算是中國教育的一種悲哀吧。悲哀在于,幾十年的傳統教育,不見改變,卻還在一味的大行教育之說。或許對于旁觀者來說,真的該好好捏幾把汗了。
-
自殺的人有什么樣的心理在現在的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生命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是很多人在遇到一些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可能會想不開,這個時候就會想到自殺的
-
人們自殺的特征究竟都是有哪些呢由于現在生活經濟壓力的緊張,往往人們出現壓力比較大的情況非常常見,但是人們在家里大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也會做出一些難以想象
-
你了解自殺者的心理狀態么有多少人了解自殺的心理狀態呢?如今自殺已經成為大家幾乎天天都能聽到的并不新鮮的新聞了,而每天以不同的自殺人群充斥著在我們
-
管理好情緒就能杜絕自殺行為管理好情緒就能杜絕自殺行為,這句話是有實踐證明的。自殺大都源于對生活已經沒有信念,死了比活著更輕松,而自殺更像是一種逃避
-
大學生自殺 誰該為之買單大學生總會有太多的壓力有的會自殺。近幾年大學生自殺的案例率見報端,誰應該為大學生的自殺買單呢?這其中固然和學生在青春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