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自殺需全社會參與
北京回龍觀醫院主任醫師、世界衛生組織心理危機預防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副主任李獻云強調,很多因素可以導致人輕生,但也同樣有很多因素能讓一個輕生的人遠離自殺,“自殺是可以有效預防和處理的”。但顯然,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政府責任不應忽視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執行主任王紹禮表示,一部分自殺者會存在抑郁等心理問題。根據學者研究,在中國的自殺者中,60-70%患有精神障礙類疾病,而在自殺未遂者中則約40%,抑郁癥是其中的“第一殺手”。
也因此,王紹禮建議,政府應增加投入,強化公眾對心理衛生服務資源的可及性與可獲得性。例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公眾對于心理壓力的應對能力;提高醫療機構對于抑郁癥、精神分裂癥、酒精使用障礙等精神障礙類疾病的識別率和治療率,預防其自殺。對于自殺未遂者,也應注意干預,以防其再次自殺。
富士康“十二連跳”的自殺者多為青年一代的農民工。貴陽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嚴征曾調查過該市的501名公民工,結果其中48人表示自己在近一年內曾想過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18人實施過自殺行為。她分析,由于城鄉在戶籍、貧富、文化、人際交往上的鴻溝,農民工可能存在自卑、孤獨、封閉、壓抑、怨恨、被剝奪、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心理感受。因此,對農民工自殺的最根本解決之道,還是應該讓城市認可、接納農民工,其中的關鍵便是戶籍制度改革,政府真正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型的管理機制。但顯然,這尚需時日。
企業應更人性化
現代人每一天都有大量時間在工作場所度過,那里甚至還成為了部分人的生活場所。企業對人的影響不容忽視,亦是預防自殺的關鍵所在。富士康員工宿舍相對壓抑、較少交流的環境,便被很多人質疑為導致員工自殺的重要原因。
王紹禮認為,企業在改善員工生活硬件條件的同時,還應為他們創造一個便于溝通交流的環境。即使是簡單的傾訴,對于壓抑、不滿、孤獨的人而言,也能緩解壓力。
-
自殺的人有什么樣的心理在現在的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生命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是很多人在遇到一些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可能會想不開,這個時候就會想到自殺的
-
人們自殺的特征究竟都是有哪些呢由于現在生活經濟壓力的緊張,往往人們出現壓力比較大的情況非常常見,但是人們在家里大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也會做出一些難以想象
-
你了解自殺者的心理狀態么有多少人了解自殺的心理狀態呢?如今自殺已經成為大家幾乎天天都能聽到的并不新鮮的新聞了,而每天以不同的自殺人群充斥著在我們
-
管理好情緒就能杜絕自殺行為管理好情緒就能杜絕自殺行為,這句話是有實踐證明的。自殺大都源于對生活已經沒有信念,死了比活著更輕松,而自殺更像是一種逃避
-
大學生自殺 誰該為之買單大學生總會有太多的壓力有的會自殺。近幾年大學生自殺的案例率見報端,誰應該為大學生的自殺買單呢?這其中固然和學生在青春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