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人都吃些什么?
講到寧波人的吃,一定會想到黃泥螺、咸熗蟹、臭冬瓜、霉菜梗、龍頭烤、蟹漿、蟹糊,也一定會想到寧波人盛菜盛飯的碗盞特別小,碗沿特別淺。
寧波人特別客氣,客人到家,先問:“飯吃過了□?”客人上座了,先要客套一番:“下飯唔告,飯吃飽。”“吃哪吃哪,莫客氣。”但是客人從碗里去搛菜,幾筷就看見碗底了,嚇得客人不敢下筷。
寧波人吃的花頭特別透,買來一斤肉可以燒出好幾只菜:二兩肉片炒豆腐干、二兩肉絲炒黃芽菜爛糊肉絲、半斤肉燒霉干菜,還有一兩搖肉糜,放點豆腐香菜,菱粉勾芡變成肉糜豆腐羹了。不像外幫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一個字“粗”。寧波豬油湯團小得出奇,真不知餡子是如何包進去的。其實寧波湯團不是包的,是先搓好一個個芝麻芯子,然后在糯米干粉里滾出來的(寧波話講擂)。
寧波人吃法還特別疙瘩、難弄,記得三年困難時期,物資特別匱乏,我的姑婆要求女婿摘綠豆芽,必須要把頭和根都要摘掉。女婿是本地人,沒有那么講究,沒有按丈母娘的意思做,只是把根摘掉。結果丈母娘與女婿大吵一頓。為此聽媽媽話的女兒還與丈夫離了婚。這不是虛構,是真的事情。
我阿爸姆媽都是寧波人,我姆媽從小告誡我們飯不要吃得太飽,有七八分就可以了,吃了太飽要“塞笨”。當時人小不懂,總認為家里窮,沒辦法,是父母的借口。但現在想想有道理,“北京填鴨”就是人工喂養,將飼料硬塞進鴨嘴,讓它猛長,幾個月就可以成為盤中的美味佳肴了。如果你經常吃到撐住,血液就往胃部流去,你大腦思維肯定會受到影響,不笨才怪呢。
其實寧波人吃得精細、講究,與寧波這個地區經濟比較發達有關。寧波在明清朝代就是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商賈眾多,經濟繁榮。寧波幫至今還在全國甚至全球商界中具有一定影響。
寧波人特別客氣,客人到家,先問:“飯吃過了□?”客人上座了,先要客套一番:“下飯唔告,飯吃飽。”“吃哪吃哪,莫客氣。”但是客人從碗里去搛菜,幾筷就看見碗底了,嚇得客人不敢下筷。
寧波人吃的花頭特別透,買來一斤肉可以燒出好幾只菜:二兩肉片炒豆腐干、二兩肉絲炒黃芽菜爛糊肉絲、半斤肉燒霉干菜,還有一兩搖肉糜,放點豆腐香菜,菱粉勾芡變成肉糜豆腐羹了。不像外幫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一個字“粗”。寧波豬油湯團小得出奇,真不知餡子是如何包進去的。其實寧波湯團不是包的,是先搓好一個個芝麻芯子,然后在糯米干粉里滾出來的(寧波話講擂)。
寧波人吃法還特別疙瘩、難弄,記得三年困難時期,物資特別匱乏,我的姑婆要求女婿摘綠豆芽,必須要把頭和根都要摘掉。女婿是本地人,沒有那么講究,沒有按丈母娘的意思做,只是把根摘掉。結果丈母娘與女婿大吵一頓。為此聽媽媽話的女兒還與丈夫離了婚。這不是虛構,是真的事情。
我阿爸姆媽都是寧波人,我姆媽從小告誡我們飯不要吃得太飽,有七八分就可以了,吃了太飽要“塞笨”。當時人小不懂,總認為家里窮,沒辦法,是父母的借口。但現在想想有道理,“北京填鴨”就是人工喂養,將飼料硬塞進鴨嘴,讓它猛長,幾個月就可以成為盤中的美味佳肴了。如果你經常吃到撐住,血液就往胃部流去,你大腦思維肯定會受到影響,不笨才怪呢。
其實寧波人吃得精細、講究,與寧波這個地區經濟比較發達有關。寧波在明清朝代就是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商賈眾多,經濟繁榮。寧波幫至今還在全國甚至全球商界中具有一定影響。
相關文章
-
經期排污血有禁忌 吃對食物更輕松有很多的人們在月經期間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排除自己的武學,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的,那么對于一些飲食來說食物也會變
-
做湯圓的4大健康做法每到正月十五,可能大家都特別喜歡吃湯圓,但是在店里買的湯圓也沒有自己做的比較好吃,所以現在就為大家做四個健康做湯圓的一些
-
肥腸面的做法有哪些步驟面食是我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主食,很多人都喜歡吃肥腸面,實際上肥腸面做起來并不麻煩,肥腸面作為一種面食,是川菜里面常見的一
-
營養食譜推薦:香菇燜海參香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菌類食物,海參更有海底人參之稱,這兩種食物搭配在一起更是能夠互補不足,為營養加分,但是怎么做才更好吃
-
陜西好味道——岐山哨子面去了陜西如果不吃吃當地的面食,那就不要說你去過陜西了,而在陜西的面食中有一道岐山臊子面,更是非吃不可的美食,當然,想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