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痛
小兒腹痛 解痙止痛
小兒腹痛是小兒常見的癥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孩子捂著肚子,喊腹痛。引起小兒腹痛的原因多種多樣,這就要求家長們懂一些衛生科普知識,審證求因及時處理孩子的腹痛,一般來講有以下幾種情況:
1. 腸道蛔蟲:蛔蟲寄生在*腸道內,可發生輕微的腹痛,如果蛔蟲太多,在腸道內集結成團,造成腸道梗阻,這時就會發生劇烈的持續性腹痛,伴有嘔吐,甚至吐出或便出蛔蟲。
2.膽道蛔蟲:蛔蟲有鉆孔的習慣,有時竄到膽道內,小兒會出現劇烈的上腹部疼痛,在床上或地上翻滾、哭叫。在腹痛發生前有吐蛔蟲史。
3.嬰兒腸脹氣:表現為嬰兒突然大聲啼哭,腹部膨脹,兩拳緊捏,兩腿間及腹部蜷曲.多見于一歲內的小嬰兒,因過食奶類,糖類或腹內吞人了大量氣體產生腹脹而導致腹痛。
4.腸套疊:有陣發性腹部絞痛,伴有嘔吐,大便帶血或呈果醬色。陣發性哭鬧,間隙時入睡。
5.急性胃腸炎:小兒除腹痛外有嘔吐、腹瀉。大便為稀水或稀糊狀,常伴有發熱。有飲食不潔史。
6.闌尾炎:腹痛的特點是從上腹部或肚臍周圍開始,逐漸轉移到右下腹,腹痛拒按,伴有發熱、嘔吐、腹瀉等癥狀。
7.嵌頓疝:小兒有先天疝氣病史,嵌頓于外環處或陰囊內,質硬,小兒哭鬧不安,常伴有嘔吐癥狀。
以上情況都屬于小兒急診,家長千萬不要擅自處理,要盡早送到醫院診斷、治療,在病情未確診前不要服用止痛藥物,以免掩蓋病情影響診斷。
實際上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們經常遇到的是小兒腸痙攣引起的腹痛,老人們都知道讓孩子在床上趴一會兒,癥狀即可緩解。這種腹痛是單純功能性的,沒有器質性的改變。典型的癥狀是以肚臍周圍痛為主,有的伴有嘔吐,時痛時止,反復發作。腹痛的程度輕重不一,輕者隱隱的作痛,重者出汗,面色蒼白、嘔吐。腸痙攣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誘因可以是感冒、局部受涼,大量飲用冷食冷飲,消化不良、便秘等。因此。為預防小兒腸痙攣的發生,家長要控制孩子的飲食,不要吃過多的冷飲或暴飲暴食。
中醫認為常見的小兒腹痛主要由于腹部中寒、脾胃虛寒、乳食積滯所致。腹部受寒,可由外而來,如冬季衣薄,寒風侵襲腹部;或夜寢袒腹而眠,寒邪直侵腹部;亦可為飲食大寒大涼,如過食冷飲,由口直人腹內胃腸。主要癥狀為:腹部陣痛,得溫則舒,遇冷則劇,面色蒼白,腹部拒按。常伴有嘔吐、腹瀉等。中成藥可選用胃氣止痛丸、附子理中丸治療。湯藥可選用:
高良姜9g 烏 藥9g 炮 姜9g 茴 香6g
白 芍9g 炙甘草9g 陳 皮9g 木 香9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脾胃虛寒是由于小兒生長發育較快,脾胃功能相對較弱,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所以有“小兒脾常不足”之說。脾胃虛則易生內寒。主要癥狀為:腹痛綿綿,時作時止,痛處喜溫喜按,常反復發作,持續數日,面色晄白,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中成藥可選用啟脾九、小兒健脾丸治療。湯藥可用經驗方:
黨 參9g 茯 苓9g 白 術9g 烏 藥9g
炮 姜9g 陳 皮9g 木 香9g 高良姜9g
白 芍9g 生甘草9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食積腹痛,可由小兒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氣滯中焦,食積脾胃,不通則痛。主要癥狀為:腹部疼痛且脹,按之痛甚,口氣酸臭,不思飲食,大便穢臭,瀉后痛減或大便秘結或有嘔吐。中成藥可選用保和丸、健脾消食丸治療。湯藥可選用經驗方:
山 楂9g 神 曲9g 半 夏9g 陳 皮9g
枳 殼9g 炒萊菔子9g 焦三仙30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i。
外治法:可取丁香、川椒、干姜等分,研末,每次1g沖服。配合外用藥,可將蔥白、生姜、 豆豉、食鹽適量搗爛,置于臍上神闕穴膠布固定。還可以讓家長按揉患兒手上合谷穴,腿上足三里穴或腹中神闕穴療效頗佳。
-
兒童鼻炎怎么辦?鼻炎試試這些中醫療法鼻炎會引起鼻塞問題,并且會出現呼吸困難的問題,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鼻炎,感冒發燒也會導致鼻炎發病,免疫功能低下也會誘發鼻
-
中醫如何治療小兒咳嗽?小兒咳嗽要通過中醫治療,能有效改善咳嗽的癥狀,中醫不會影響到孩子身體的健康,但是要注意正確用藥量,避免私自用藥,根據醫生
-
兒童感冒中醫治療效果如何?感冒是兒童比較常見的疾病,由于兒童免疫功能比較差,平時應該要注意身體保暖,家長要做好孩子身體的保暖工作,避免孩子身體著涼
-
中醫治療小兒鼻竇炎效果如何?感冒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演變為鼻炎,鼻炎會導致孩子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機體健康,容易導致孩子體內缺氧缺血
-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鼻竇炎的治療難度比較大,尤其是慢性鼻竇炎,容易出現復發的情況,因此要注意正確采取方法來治療鼻竇炎,否則會影響到鼻竇炎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