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期低熱的中醫調理法
小兒體溫若口表在37.5℃-38℃之間長達2周以上,可認為是長期低熱。長期低熱會影響機體的調節功能,并使消化液減少,消化酶活力減低,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負氮平衡,自身的蛋白質分解增多。此時,患兒容易出現虛弱、消瘦,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狀況。因此,對小兒長期低熱一定要尋根究底,及時調治。一旦小兒出現長期低熱,身為父母的你就需要提高警惕。
長期低熱原因各異
“傷食低熱”是指患兒因飲食或乳食過量而出現胃腸功能障礙和積滯不化。常表現為低熱不退、厭食、嘔吐等癥狀。
“病后低熱”是指小兒在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腦炎等傳染病后,由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導致低熱不退。
“感染性低熱”則是指因慢性感染引起的長期低熱,最常見的是肺結核,其次有慢性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泌尿系統感染等。
“暑熱癥”是指在炎熱夏季,嬰幼兒由于體溫調節功能差而出現的低熱,表現為口渴多飲、多尿、少汗等癥狀。一般來說,隨著氣溫下降,低熱可逐漸消退。
“非感染性低熱”是指因內分泌系統疾病、結締組織病、惡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長期低熱。
中醫中藥積極調理
一般來說,對于陰虛內熱型低熱兒童的調理可選用沙參麥冬粥作為食療方。選取沙參、麥冬各15克,加水煎湯,去楂取汁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對于訥呆少食、面色萎黃的氣血兩虛型低熱兒童可選用黃芪首烏粥作為食療方。選取黃芪、首烏各15克,加水煎汁,取汁去渣,加入粳米50克,煮粥食用。
正確對待長期低熱
建議父母在帶患兒就診前應詳細記錄小兒的體溫,一般每4-6小時記錄一次體溫,最好在早、中午起床前及睡覺時各測一次,并持續記錄1周以上。
此外,父母還應觀察小兒低熱外伴隨的其他癥狀,如食欲改變,有無乏力、盜汗、面部潮紅、手足心熱、咳嗽、尿頻、尿痛、關節疼痛、便秘、神萎等等。要督促低熱患兒多注意休息,為其營造安靜的環境,保持空氣流通。低熱小兒應多飲水,飲食宜清淡,飲食以營養較高的蛋白質、維生素食物為主,不吃油膩食品。以下是不同低熱類型的調理方案,供家長參考。
1、傷食低熱
可用調理脾胃、消稱除滯法。常用中藥有胡黃連、山楂、檳榔、陳皮、茯苓、連翹、萊菔子、白術、山藥等。
2、暑熱癥
可用清熱養陰消暑法,常用中藥有水牛角、蘆根、藿香、玄參、地骨皮等。
3、病后低熱
可用調氣補虛、養陰退熱法,常用中藥有太子參、白術、黃芪、葛根、黃芩、知母等。
-
兒童鼻炎怎么辦?鼻炎試試這些中醫療法鼻炎會引起鼻塞問題,并且會出現呼吸困難的問題,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鼻炎,感冒發燒也會導致鼻炎發病,免疫功能低下也會誘發鼻
-
中醫如何治療小兒咳嗽?小兒咳嗽要通過中醫治療,能有效改善咳嗽的癥狀,中醫不會影響到孩子身體的健康,但是要注意正確用藥量,避免私自用藥,根據醫生
-
兒童感冒中醫治療效果如何?感冒是兒童比較常見的疾病,由于兒童免疫功能比較差,平時應該要注意身體保暖,家長要做好孩子身體的保暖工作,避免孩子身體著涼
-
中醫治療小兒鼻竇炎效果如何?感冒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演變為鼻炎,鼻炎會導致孩子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機體健康,容易導致孩子體內缺氧缺血
-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鼻竇炎的治療難度比較大,尤其是慢性鼻竇炎,容易出現復發的情況,因此要注意正確采取方法來治療鼻竇炎,否則會影響到鼻竇炎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