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 五種類型的治療方法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常見癥狀之一,小兒腹瀉則更為常見,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含有膿血,下面中醫教大家全面認識小兒腹瀉,另外中醫分型治療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 中醫分型治療
小兒腹瀉的致因雖多,不外三種,即:其一感受外邪:由于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故四時寒暑溫涼的變化,都有所影響,如夏季暑氣偏盛,秋令陰雨過多,致濕熱蘊蒸而生泄瀉。其二內傷飲(乳)食;小兒脾常不足,凡飲食不節或不潔,易致脾胃受損,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谷,致水谷不分并定大腸而成泄瀉。其三脾胃虛弱:脾屑土而惡寒濕,脾氣不足,不能運化水谷,致水反成濕谷反成滯,水濕滯留而形成泄瀉。以上三種,脾胃虛弱是主要的,是發病的基礎,而外感、內傷飲食是發病的條件。
中醫將小兒腹瀉分為五種類型,不同類型的腹瀉,其癥狀不同,治則也不同。
1、傷食型
傷食型腹瀉有腹脹腹疼、泄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癥狀,治宜去積消食,主要采用消導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時應節制乳食,常用方劑為保和丸加減。
2、風寒型
風寒型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癥狀,治宜祛寒化濕,主要采用芳香化濕藥品,以疏風散寒化濕,常用藿香正氣散加減。
3、濕熱型
常見癥狀有瀉下稀薄,水分較多,或如水注,糞色深黃而臭,或見少許粘液,腹部時感疼痛,食欲不振,或伴泛惡,肢倦怠,發熱或不發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治宜清熱利濕,常用加味葛根芩連湯。
4、脾虛型
大便稀溏,多見食后作泄,色淡不臭,時輕時重,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且常反復發作。治宜健脾止瀉,主要采用健脾益氣止瀉藥品,以健脾理氣化濕,常用加味參苓白術散。
5、脾腎陽虛
脾腎陽虛癥見久瀉不止,食入即瀉,糞質清稀,完谷不化,或見脫肛,形寒肢冷,面色發白,精神萎靡,睡時露出晴,舌淡苔白,脈象細弱。治宜溫補脾腎,常用健脾益氣湯合四神丸。
護理指南:腹瀉小兒應調整飲食。如正在添加輔食的孩子要暫停輔食或減少次數與輔食量。幼兒應停止喂含油肉多的食品。小嬰兒如有母乳應盡量吃母乳。有惡心嘔吐的孩子,除了應給易消化的食物外,要少量多次,緩慢喂水喂飯。當腹瀉嘔吐特別嚴重時,可以少喂食物1~2次,現在不主張長期禁食,因為那樣對小兒不利。
-
兒童鼻炎怎么辦?鼻炎試試這些中醫療法鼻炎會引起鼻塞問題,并且會出現呼吸困難的問題,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鼻炎,感冒發燒也會導致鼻炎發病,免疫功能低下也會誘發鼻
-
中醫如何治療小兒咳嗽?小兒咳嗽要通過中醫治療,能有效改善咳嗽的癥狀,中醫不會影響到孩子身體的健康,但是要注意正確用藥量,避免私自用藥,根據醫生
-
兒童感冒中醫治療效果如何?感冒是兒童比較常見的疾病,由于兒童免疫功能比較差,平時應該要注意身體保暖,家長要做好孩子身體的保暖工作,避免孩子身體著涼
-
中醫治療小兒鼻竇炎效果如何?感冒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演變為鼻炎,鼻炎會導致孩子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機體健康,容易導致孩子體內缺氧缺血
-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鼻竇炎的治療難度比較大,尤其是慢性鼻竇炎,容易出現復發的情況,因此要注意正確采取方法來治療鼻竇炎,否則會影響到鼻竇炎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