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脾常不足 不妨揉揉足三里
脾常不足是中醫的一個病癥,小兒是脾常不足的要依法人群,小兒的脾胃本身就十分的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出現脾常不足的癥狀,常表現為積滯、疳證、嘔吐、腹瀉等。那么如何緩解小兒的脾常不足呢?不妨試試按摩療法。
摩腹 :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撫摩,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食的作用。患兒取仰臥位,術者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順時針撫摩,每天一次。
揉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揉足三里,每天一次,有健脾和胃、通經活絡、益氣養血的作用。
捏脊法 :通過按摩督脈和膀胱經,能通經脈、平陰陽、調氣血。患兒取俯臥位,術者雙手半握拳,拇指伸長,羅紋面對食指第二指間關節的橈側,虎口向前。以雙手拇、食指將患兒皮膚捏起,從尾骨端開始,沿脊柱由下而上,直到大椎穴為止,如此反復3~5次。每天一次,一周3~5次。
以上手法常用于5歲以下兒童。對兒童的按摩手法不同于成人,手法要輕快、柔和、平穩。通過按摩,可提高兒童抗病能力。
山藥蓮子粥:
每天取適量的新鮮山藥(50克左右)和蓮子(20~30克)給寶寶煲粥喝,蓮子和粥都要煮得夠爛,一起吃下去。對不到1歲的小兒,山藥和蓮子要盡量碾碎。干的可磨成粉,再用米湯調成糊糊來喂養。此粥可溫胃健脾,最適合脾陽不足的小兒。
小兒脾常不足,風寒之邪如果直中脾胃或者由于不注意飲食衛生而感受濕濁之邪,就會發生腹瀉疾病。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小兒發病與否與其脾胃功能密切相關。進入秋冬時節可以適當煲些山楂、麥芽、谷芽、扁豆、山藥、鴨腎等調理脾胃的湯水或粥水,或者找中醫師望聞問切后,根據患兒偏寒或偏熱而添加陳皮、北芪、黨參等或麥冬、薏米等煲湯或煲粥,以增強小兒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從而預防腹瀉疾病。
相關文章
-
兒童鼻炎怎么辦?鼻炎試試這些中醫療法鼻炎會引起鼻塞問題,并且會出現呼吸困難的問題,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鼻炎,感冒發燒也會導致鼻炎發病,免疫功能低下也會誘發鼻
-
中醫如何治療小兒咳嗽?小兒咳嗽要通過中醫治療,能有效改善咳嗽的癥狀,中醫不會影響到孩子身體的健康,但是要注意正確用藥量,避免私自用藥,根據醫生
-
兒童感冒中醫治療效果如何?感冒是兒童比較常見的疾病,由于兒童免疫功能比較差,平時應該要注意身體保暖,家長要做好孩子身體的保暖工作,避免孩子身體著涼
-
中醫治療小兒鼻竇炎效果如何?感冒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演變為鼻炎,鼻炎會導致孩子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機體健康,容易導致孩子體內缺氧缺血
-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鼻竇炎的治療難度比較大,尤其是慢性鼻竇炎,容易出現復發的情況,因此要注意正確采取方法來治療鼻竇炎,否則會影響到鼻竇炎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