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退熱飲食注意事項
小兒非常的容易出現一些疾病,孩子的身體比較虛弱,而且,胃腸功能紊亂,發育不完全,很多孩子容易出現,低熱的情況,嚴重地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健康,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這種疾病的發生,而且,也要注意功能調理,那么,寶寶退熱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退熱飲食注意事項
1、 多喝白開水、果汁,或清涼飲料。白開水最適宜來補充發熱丟失的水分。礦泉水可以補充一些鹽分,可間斷飲用。但蒸餾水、純水或無離子水都不適宜。充氣飲料或市售加糖果汁不宜喝。而自制鮮果汁或市售的純鮮果汁如橙汁、蘋果汁、西瓜汁、獼猴桃汁均可,但不可替代白開水。此外,如綠豆湯、綠豆百合米仁湯、荸薺湯等也可,有清熱除濕功能。如寶寶每次喝水不多,可增加飲水次數。及時補充充足水分,有利降溫,并可加速體內廢物的排泄。
2、發熱時消化系統功能低下,應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其中大米粥、大米薏仁粥、大米山藥粥、牛奶大米粥、蛋花粥都可選用,均應煮成稠的薄粥,不宜加入葷菜如蝦、魚、豬肉等,粥要非常軟爛易消化。爛面條、面片湯只要清淡少油、易消化都可以。如有口氣、大便干等內熱癥狀的寶寶,適宜喝焦米湯,即“半碗大米不要洗,放在鍋里慢慢炒成金黃色,需20多分鐘,然后放在大鍋里加水燒成粥。”焦米湯的米粒入口即化,有米香,具有消導胃腸道的功效,對退燒或便秘都有好處。
3、 發熱寶寶飲食上要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挑選涼性或平性的食物與水果,如冬瓜、土豆、黃瓜、雞毛菜、綠花菜、卷心菜、香蕉、蘋果、柚子等,也不要吃中醫講的“發”的食物,如香菇、蘑菇、南瓜、雪里蕻咸菜、海鮮、筍等。飲食要清淡,忌油膩,忌油煎、炸、烤食物及不消化食物,烹調應酥軟爛、可口,少食多餐。
4、寶寶發熱食欲不佳,此時不可強制寶寶吃東西。要鼓勵寶寶多喝水,告訴寶寶多喝水可以早點退熱的好處。但有的父母見孩子因發熱不思飲食,唯恐影響了營養供給和發育,于是強迫孩子吃肉類、雞蛋等高蛋白食物。這樣做往往弊大于利,違背了人性化喂養的基本原則,要用溫言溫語鼓勵寶寶,使寶寶能在安靜的環境中抵御疾病。
對寶寶低熱的日常護理
建議父母在帶患兒就診前應詳細記錄小兒的體溫,一般每4-6小時記錄一次體溫,最好在早、中午起床前及睡覺時各測一次,并持續記錄1周以上。
此外,父母還應觀察小兒低熱外伴隨的其他癥狀,如食欲改變,有無乏力、盜汗、面部潮紅、手足心熱、咳嗽、尿頻、尿痛、關節疼痛、便秘、神萎等等。要督促低熱患兒多注意休息,為其營造安靜的環境,保持空氣流通。低熱小兒應多飲水,飲食宜清淡,飲食以營養較高的蛋白質、維生素食物為主,不吃油膩食品。以下是不同低熱類型的調理方案,供家長參考。
按摩“退燒穴”幫助緩解低熱
1、曲池、合谷、外關穴
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于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2、大椎穴
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3、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于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3—5滴為宜。
有很多的孩子容易出現身體發熱的現象,大家需要注意護理方式,全面的進行保健,而且要注意多給孩子喝水,避免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家長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護理工作,很多的孩子還會出現食欲不振,盜汗,面部潮熱,因此要注意調理。
-
兒童鼻炎怎么辦?鼻炎試試這些中醫療法鼻炎會引起鼻塞問題,并且會出現呼吸困難的問題,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鼻炎,感冒發燒也會導致鼻炎發病,免疫功能低下也會誘發鼻
-
中醫如何治療小兒咳嗽?小兒咳嗽要通過中醫治療,能有效改善咳嗽的癥狀,中醫不會影響到孩子身體的健康,但是要注意正確用藥量,避免私自用藥,根據醫生
-
兒童感冒中醫治療效果如何?感冒是兒童比較常見的疾病,由于兒童免疫功能比較差,平時應該要注意身體保暖,家長要做好孩子身體的保暖工作,避免孩子身體著涼
-
中醫治療小兒鼻竇炎效果如何?感冒不及時治療有可能會演變為鼻炎,鼻炎會導致孩子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機體健康,容易導致孩子體內缺氧缺血
-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鼻竇炎的治療難度比較大,尤其是慢性鼻竇炎,容易出現復發的情況,因此要注意正確采取方法來治療鼻竇炎,否則會影響到鼻竇炎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