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理總論
中藥藥理學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用藥理學的方法研究中藥對機體各種功能的影響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學。重點研究與中醫理論有關的現代科學研究中藥的成果,通過研究和實驗了解中藥藥理研究的概貌。中藥藥理學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使醫務工作者在用藥時進一步認識中藥防病治病的作用原理,以及產生療效的物質基礎。是中藥學范疇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其任務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通過實驗研究,弄清中藥的作用性質和活性強度,有助于闡明祖國醫藥學理論。
(2)將中藥理論與現代科學研究成果結合起來,有助于促進中藥學的發展。
(3)用實驗藥理學的方法,結合中藥有效成份的分離提取,為進一步研究中藥的配伍應用、改良劑型、提高療效、減少毒性,提供科學實驗依據。
(4)通過實驗藥理學方法,發展新的有藥用價值的中草藥,擴大藥源,老藥新用。
(二)中藥發展簡史及現代研究的主要成就:
(1)中藥發展簡史及本草學主要著作
中藥的產生和發展,是在廣大勞動人民在與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就是勞動人民在自然斗爭、生產斗爭的實踐中得到的藥物知識的總結。其中麻黃治喘、常山抗瘧、楝實驅蟲、大黃瀉下等,都是有價值的科學記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民間藥物的應用日趨廣泛。漢、晉時期,華佗、李當之、吳普等人對藥物均有較大貢獻。公元六世紀初,梁·陶弘景匯集當時流行的《名醫別錄》和本草經,整理編寫了《本草經集注》,收藥73O種,不僅增加了藥物品種,而且按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谷等自然來源分類,開創了本草學藥品的自然分類法,一直為后世本草如《證類本草》《本草綱目》等所效法。它還設有“諸病通用藥”一欄,對于辨證用藥,甚為方便。書中并對采藥季節,貯藏、保管、真偽鑒別、炮制方法、制藥規范及用藥方法等,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說明,這在藥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公元七世紀,本草學著作已近三十種,編寫體例和內容取材出現了某些重復,證治和解說也互有短長,急待整理提高。因此,唐·蘇敬、李?愕榷噯吮嘧肓恕緞灤薇靜蕁貳⑹趙匾┪?44種,并收集了全國各地藥材標本繪圖,于公元654年頒布,又稱《唐本草》是中國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比《紐倫藥典》早877年,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它對于國內外的影響甚大。
北宋時期,更為重視整理重校古代醫籍,先后編纂了《開寶詳定本草》和《開寶重定本草》。嘉祐年間,掌各種禹錫主編《嘉祐補注本草》,蘇頌編繪《本草圖經》,唐慎微據此兩書并參考其他醫方類書,匯編成大型綜合的藥物學書《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受到此后歷代醫家的重視。宋朝先后幾次由國家派人修訂,續出《經史證類大觀本草》、《政和新修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等,后世將上述二書統稱為《證類本草》,這是一部集宋以前本草學大成的藥書,保存了許多古代名著的精華,保留了早期文獻的原貌,是《本草綱目》問世以前一直流行的大型本草,被作為研究本草學的范本。書中所引的古代醫書有的現己失傳,而從本書尚能窺其概略,所以它不但有較大的實用價值,而且還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意義。
明,劉文泰等奉命編纂《本草品匯精要》,取材簡明精當,是繼《新修本草》后由政府組織編寫的第二部本草書。稍后,李時珍鑒于《證類本草》之后五百年間出版多種本草學著作,涌現大量實用藥物,對藥的功能主治又有新的發展,加以他本人積累豐富的采藥、辨藥、制藥和用藥的實踐經驗、乃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經史百家圖書近八百種;實地調查研究,鑒別真偽,編成《本草綱目》52卷,分16部,62類,收藥1892種,藥圖1120幅。于1590年初刻于金陵。此書總結了中國十六世紀以前本草學的成就,出版后三百多年來歷經多次翻刻,己有英、日、德、法、俄等譯本,蜚聲國內外,影響深遠。
《本草綱目》問世后,清代學者從不同角度在它的基礎上撰寫了與其有關的本草學著作,如增補糾誤的《本草綱目拾遺》,刪繁就簡的《本草綱自摘要》、《本草匯纂》,還有臨床實用小型本草《本草備要》,《本草從新》等。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吳其?牡摹噸參錈低伎肌紛髡咭允滴鏤讕藎嬉┩跡邐普媯拚斯糯靜萃薊嫻拇砦螅俺け唷輩糠終劑死靜菁拔氖吩郵櫓械撓泄丶竊兀哂瀉艽蟮牟慰技壑擔氈槭艿焦諭庋д叩鬧厥印?/P>
解放后,政府對中醫藥事業十分關心,先后頒布了中醫政策,設立了中醫藥研究機構,開辦了中醫藥院校。隨著中醫事業的蓬勃發展,中藥的資源調查,品種鑒定,化學及藥理研究,臨床觀察等,均積累了大量資料。中央衛生部編纂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對中藥的規格、功效、主治、劑量用法及質量控制,都做了明確規定。不少中藥書籍,如《中藥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臨床中藥學》等,均從不同側面作了初步總結。還出版了大型綜合藥物書,如《中藥志》、《全國中草藥匯編》和《中藥大辭典》等,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藥研究的成就,而后者還摘錄了古代本草文獻,是研究中藥的重要參考書。
(2)近年來中藥藥理研究的主要成就
利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己有八十余載。二十年代初,中國學者首先對麻黃的成分麻黃堿、偽麻黃堿和麻黃定堿進行了系統的化學及藥理研究。由于發現它的特異藥理作用,其論文報告不僅震動國內,也受到國外的極大重視,并引起世界學者對麻黃堿及其他中藥研究的興趣,致使麻黃堿成為世界性的重要藥物。由于當時社會動蕩,戰亂不安,設備簡陋,人員極少,故研究緩慢,成果甚少。主要進行了一此單味藥的研究,而且沒有化學、藥理與臨床三者的協作。化學方面主要對延胡索、鉤藤、麻黃、常山、防己等數十種藥材進行研究。藥理則主要對麻黃、黃連、常山、延胡索、仙鶴草等數十種藥材進行了研究。
解放后,政府對中醫中藥的整理研究和發展十分重視,提出繼承、發揚、整理、提高中醫中藥的重要批示,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省市的中醫中藥研究機構和各級中醫醫院,使中藥藥理和臨床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研究范圍從單方發展到復方,研究課題從資源調查到生藥鑒定、炮制、化學、藥理直至臨床,單味藥品種之多及研究范圍之廣,誠屬空前。對延胡索、粉防己、人參、黃連、葛根、川芎、丹參、三七、枳實、枳殼、靈芝、莪術、大黃、青蒿、青木香、益母草、天花粉等研究均較深入,還從抗微生物、抗寄生蟲、抗腫瘤、解熱、鎮痛、強心、利尿、抗高血壓、抗心律不齊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篩選。不但對傳統中藥研究較多,還研究了很多草藥,如穿心蓮、四季青、毛冬青、矮地茶、福壽草、滿山紅等,并已提供臨床應用,大大豐富了藥物品種。綜括中草藥藥理研究,其中部分闡明了中醫藥理論(如活血化瘀、扶正培本等治則),搞清了某些中藥的有效成分(如延胡索乙素、青蒿素、川芎嗪等),改良了某些劑型(如感冒沖劑、生脈注射液等),發現了某些藥的新用途(如枳實、青皮、鶴草芽等)。但中藥的成分是復雜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個成分絕不能代表一味中藥,某個作用也不能概括其全部功效,固此,中藥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
便秘危害大 要學會緩解方法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身體都可能會出現一些疾病的,尤其是對于便秘大家也是非常的熟悉的,那么便秘在發生的時候真的是非常
-
早起發現4個異常 小心是肝癌來襲其實我們都知道肝癌真的是特別可怕的一種疾病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肝癌在發生的時候應該也是有一些癥狀表現的,那么有一些癥狀
-
無法戒煙的你 3個時間點最好不要吸煙我們都知道吸煙真的是非常影響身體健康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新安的時候也是有著非常多的講究的,那么一定要多注意在三個時間段
-
癌癥太可怕 做好6件事情來預防很多人都知道癌癥這樣的疾病也是非常可怕,非常的危險的,而且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中一定要堅持去做好這6件事情,可以更好的
-
為什么會頭痛 可能是精神壓力過大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一些頭痛頭暈的,那么出現頭痛的時候真的是特別煩惱的,肯定會影響自己的正常的工作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