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骨科良藥之秦艽
秦艽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莖秦艽或小秦艽的根,主產于甘肅、山西、陜西、四川等地,歷代以“出秦中,以根作羅紋交糾者”為佳。
秦艽性平,味苦、辛,入胃、肝、膽經,有祛風濕、舒筋絡、退虛熱、清濕熱之功,為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的通用藥,歷代醫家對此論述頗多,如《神農本草經》曰:“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下水,利小便。”《名醫別錄》曰:“療風,無問新久,通身攣急。”
平樂郭氏正骨已有200多年的發展歷史,其治療骨傷科疾病的特點是“三原則、四方法”,即整體辨證、筋骨并重、內外兼治三原則,治傷手法、固定方法、藥物療法、功能療法四方法。對于藥物療法,平樂郭氏正骨提出了“整體辨證,內外兼顧”的用藥原則,有“內湯液而外膏丹”之說。其用藥的靈活性可以由秦艽而窺之。
如方用黃芪30g、當歸10g、枳殼10g、秦艽12g、川芎6g、陳皮15g、羌活10g、桂枝6g、威靈仙10g、鉤藤10g、白芷5g、甘草3g,用以調理氣血、解痙和氣,主治橈骨莖突部狹窄性腱鞘炎、腕關節勞損經久不愈、腕關節疼痛或痛及手指等癥,用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其中若胃納不佳者加佛手,痛至手指者加桑枝、細辛,熱盛者去桂枝、加黃芩。
秦艽不僅可以內服,平樂郭氏正骨還將其用于外洗方中。如對于下肢骨折、脫臼、損傷后筋絡攣縮、關節強直酸痛不止等癥,方用伸筋草30g、透骨草30g、五加皮15g、海桐皮15g、三棱15g、莪術15g、秦艽15g、蘇木30g、紅花15g、木瓜15g、牛膝15g,以通經活絡、祛風除濕。熬水外洗,每日2~3次,每劑洗1~2天。
相關文章
-
中藥是如何泡制出來的?常見方法來說明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生活中有特別多的材料,都是有一些治病的功效,而且有一些材料都是經過泡制才可以達到入藥的效果的,那么中藥炮
-
濕疹如何治療?食療治療效果好濕疹可以通過中藥食療進行治療,能起到比較好的治療作用,食療對人體沒有副作用,而且還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改善皮膚的抗病
-
晚上總是口渴是什么原因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晚上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口渴這樣的現象的,特別對于一些中老年的男性朋友們來說也是尤其的重
-
有哪些人不適合足浴?6類人最好不要有很多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足浴才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的,那么哪些人不適合足浴呢?沒有的人最好,不要給我們的身
-
落枕了怎么辦 中醫教你這樣緩解生活當中壓力也是比較大的,有的時候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的,那么你知道嗎?如果在平時的時候出現了落枕到底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