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黃
走黃是疔毒走散,內攻臟腑所致的一種急性全身性危重病證。《瘡瘍經驗全書·疔瘡》云:“疔瘡初生時,紅軟溫和,忽然頂陷黑,謂之‘癀走’,此證危矣。”癀走,即走黃。該書作者竇漢卿從局部表現特征論述了該病屬逆證范疇。《外科正宗》云:“凡見是瘡,便妄加艾灸,殊不知頭乃諸陽之首,……中等灸,火益其勢,逼毒內攻反為倒陷走黃之證作矣。”其特點是:瘡頂忽然陷黑無膿,腫勢迅速擴散,伴見七惡證。
[病因病機]
生疔之后,火毒熾盛是發生走黃的關鍵。
生疔之后,因早期失治,未能及時控制毒勢;或因擠壓碰傷,或因過早切開,造成毒邪擴散;或誤食辛熱之藥及酒、肉、魚、腥等發物,或加艾灸,更增火毒,促使火毒鴟張,以致機體防御功能破壞,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內攻臟腑,而成走黃之病。
[診斷]
有原發疔瘡病灶。
原發病灶處忽然瘡頂陷黑無膿,腫勢散漫,迅速向四周擴散,皮色暗紅。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煩躁不安;或伴惡心嘔吐、口渴喜飲、便秘腹脹或腹瀉;或伴肢體拘急、骨節肌肉疼痛;或伴發附骨疽、流注等;或伴身發瘀斑、風疹塊、黃疽等;甚至伴神昏譫語、囈語譫妄、咳嗽氣喘、脅痛痰紅、發痙發厥等。
輔助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可達25X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80%一90%。尿中可出現蛋白。膿液和血液細菌培養多為陽性。還應根據病情作肝腎功能和電解質測定,以及心電圖、胸部X線攝片、B型超聲波檢查等。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氣陰兩燔有局部走黃特征;寒戰高熱,汗出口渴,頭痛煩躁,小便短赤;舌質紅絳,苔黃干,脈洪數。
辨證分析:火毒熾盛,內陷臟腑,人于營血,故見疔瘡腫勢軟漫,皰頂陷黑,熱邪人里,正邪相爭,故寒戰,高熱,大渴,汗出,小便短赤;熱邪擾亂心神,故見煩躁;舌紅絳、苔黃干、脈洪數均為熱毒熾盛、耗傷陰津之象。
治法:清氣泄熱,解毒涼營。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清營湯加減。如高熱不退,熱盛動風,拘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5一1G沖服;若大便秘結,加生大黃、芒硝瀉下熱滯、急下存陰。
(二)熱人營血壯熱持續不退;夜晚加重,躁擾不安,神識昏蒙,嚴重時可見神昏譫語,痙厥抽搐,皮膚瘀斑;舌紅絳,苔少而干,脈細數。
辨證分析:邪熱人于營血,故壯熱不退;血熱擾心,故躁熱不安,甚則神昏譫語;血熱妄行,故發斑、衄血;舌紅絳、苔少而干、脈細數為熱人營血、陰津虧損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清營。
方藥:犀角地黃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若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如咳吐痰血者,加象貝母、天花粉、藕節炭、鮮茅根涼血止血;咳喘者,加服鮮竹瀝30—60ml。
二、外治法
積極處理好原發病灶。具體參照原發疔瘡外治。
[其他療法]
一、抗生素開始時可根據原發病選用相應的抗生素;在治療中可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有效抗生素,劑量應足夠大,二種以上聯合使用。
二、支持療法補液,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補充維生素;必要時多次少量輸注全血或血漿。
三、對癥治療高熱可用退熱劑或物理降溫;有感染性休克時,可用升壓藥物,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預防與調攝]
1.療瘡尤其是顏面部疔瘡切忌擠壓、碰傷、過早切開,患病后應及早處理。
2.對疔瘡重癥,應嚴密觀察病情,定時測體溫及呼吸、脈搏、血壓等,并做好記錄。
3.絕對臥床休息,并固定患肢。
4.忌食辛辣刺激、肥甘魚腥等發物。
-
中藥是如何泡制出來的?常見方法來說明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生活中有特別多的材料,都是有一些治病的功效,而且有一些材料都是經過泡制才可以達到入藥的效果的,那么中藥炮
-
濕疹如何治療?食療治療效果好濕疹可以通過中藥食療進行治療,能起到比較好的治療作用,食療對人體沒有副作用,而且還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改善皮膚的抗病
-
晚上總是口渴是什么原因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晚上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口渴這樣的現象的,特別對于一些中老年的男性朋友們來說也是尤其的重
-
有哪些人不適合足浴?6類人最好不要有很多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足浴才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的,那么哪些人不適合足浴呢?沒有的人最好,不要給我們的身
-
落枕了怎么辦 中醫教你這樣緩解生活當中壓力也是比較大的,有的時候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的,那么你知道嗎?如果在平時的時候出現了落枕到底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