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藥(一)
中醫學對中藥毒性的認識已有悠久的歷史。上古時代,人們在尋覓食物及草藥的過程中常發生中毒現象,隨著經驗的積累,人們漸漸開始對中藥的毒性有所了解。在成書于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已有關于毒物知識的記述,該書把中藥分為上品、中品、下品三類,并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且指出需用各種炮制方法來消除或減弱有毒中藥的毒性。東漢末年的《傷寒雜病論》記載了一些中藥中毒的解救方法。晉代的《肘后備急方》具體介紹了不少中藥中毒的解救方法。南宋法醫學家宋慈撰寫的《洗冤集錄》首次敘述了中藥中毒的一些診斷方法,如"若驗服毒(砒霜)用銀叉"等,大大充實了中藥毒理學的內容。明清之后,不少醫家均指出"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物之類也"。至近代,中藥的毒性得到更進一步的研究,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重視。
中藥中毒的原因一般分兩大類。
有意識中毒
常見自殺和謀殺,即有意識過量服用有毒中藥,引起中毒身亡。
無意識中毒
常為用藥不妥、誤服毒藥所致。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劑量過大藥性峻烈,治療量與中毒量甚為接近的中藥,如砒石、蟾酥、斑蝥、草烏等,劑量稍大即易中毒。也有各地新發現的中草藥,其有效量與中毒量尚不明了,如雷公藤、萬年青、夾竹桃、馬桑等,也易過量中毒。
誤服缺乏中藥毒性知識,不知其毒,而過量服之,如白果、蒼耳子。或藥材真偽不分,如誤將有毒的莽草實認作八角茴香,有毒的北五加皮(杠柳)代替南五加皮浸酒等。
長期服用某些中藥有一定的蓄積性,長期服用可蓄積中毒,如治療哮喘的黑錫丹,主要含鉛,長期服用可引起鉛中毒。個別非氣虛者服人參一個月以上,亦會慢性中毒。
品種不同同一藥物,產地不同成分有異,毒性亦有差別。如云南騰沖附片較四川附片毒性大18倍,前者的使用量在后者的安全用藥范圍內(如3~6克)即可引起中毒。
藥不對癥古人云"藥不對癥,參茸也毒",確有所見。如一腰痛者服自制藜蘆、杜仲藥酒,藜蘆為催吐劑,不但不治腰痛,反而中毒。又一腹痛腹瀉者誤認為蛔蟲作祟,服苦楝根皮145克煎劑,因而中毒。
濫用有些中藥只許外用,內服即可引起中毒。如雪上一枝蒿一般浸酒外用,但云南、四川一帶多用其內服,故中毒者屢見不鮮。
配伍不當中藥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說,即有些無毒藥物由于配伍不當而產生毒性,有些毒性本不大的藥物亦因配伍不當而加劇其原有毒性。如皂莢與膽礬均有急性溶血作用,二藥合用則毒性更大。
炮制不當毒藥經過加工炮制可減緩或消除其毒性,如失之炮制常易中毒,如附子、南星、半夏等。
煎煮不夠不少有毒中藥通過煎煮可以消除和減緩其毒性,如附子、魔芋等。如煎煮時間不夠亦易中毒。
煎藥器皿選擇不當煎藥以陶器最佳,各種金屬器皿煎藥,特別是鐵器,由于其化學性質不穩定,易與藥物起化學反應,從而影響療效,甚至中毒。
體質因素各人對毒物的反應有極大不同。如食生魚膽,有人中毒,有人無事;居住青海、云南、川西的人服附子量遠遠大于東南沿海一帶,而不中毒。
間接中毒據文獻記載,有富商喜食竹雞而暴亡,原來竹雞吃半夏,以至他間接中毒。《上海醫學》亦曾報道,一婦女因吃了食苦楝子中毒致死的豬肉而間接中毒。
-
哪些中藥材能降壓?推薦八種降壓藥材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大家要知道高血壓帶來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對于有高血壓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壓,血壓控制不好會誘發
-
煎中藥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注意煎藥的時間中藥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可以改善身體亞健康的情況,但是服藥時要注意很多問題,煎藥時也要注意時間
-
中醫五大妙方讓你擺脫耳聾耳鳴人的耳朵出現了問題也是會照成很多的影響和傷害的,當然對于這些問題人們也要做好了解,因為畢竟耳朵出現了問題會影響人們正常的
-
補藥的煎制方法 補藥怎么吃才最好呢養生保健是現在很盛行的,特別是中老年朋友日常通過身體鍛煉為身體進補些補藥等方法,繼而增強身體起到健康長壽,特別是服用中藥
-
中藥煎煮有三個小技巧 你知道嗎現在很多人都有一些慢性病,想著不吃西藥來治療了,因為西藥對于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大,就想著吃點中藥來調理,只是在中藥煎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