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氣逍遙散
情緒和身體看來是兩回事,其實兩者互相影響。情緒出問題會累及身體,身體有毛病會影響情緒。
氣血在身體循行,本來是輕松活潑、路路暢通的,但當情緒出了問題,比如大發脾氣、憂思重重……氣血的循行,便由活潑變郁悶,由暢通轉呆滯。首當其沖的是肝氣,肝氣郁悶呆滯,中醫叫“肝郁”。
中醫有個名方,疏肝效果一流,名字也很有意境,叫做“逍遙散”。意思是吃了藥,肝氣活潑暢通,心情也隨之開朗起來,煩惱拋諸腦后,好似神仙一般逍遙快活。
逍遙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一書,是中醫用以疏肝解郁治療肝氣郁結的名方。
方藥:柴胡(去苗),當歸(去苗,微炒),白芍、白術、茯苓(去皮,白者),各30克,甘草(微炙赤)15克。
用法:上藥研為粗末,每服2錢(6克),水一大碗(300毫升),燒生姜一塊切破(3~5克),薄荷少許(2~3克),同煎至210毫升,去渣熱服,不拘時候。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養血。
主治:七情不遂,肝氣郁結而致的病癥。
現代研究: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逍遙散具有保肝,抗炎,鎮痛,鎮靜,及調節子宮平滑肌收縮作用。現代用量參照原方比例酌定,作湯劑煎服。丸劑,每日2次,每次6~9克。
肝氣暢通任逍遙
逍遙散,顧名思義,就是服之能令人輕松逍遙。中醫認為,致病因素有三:一是外因,即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二是內因,即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第三,其他原因,即飲食、勞倦、蟲獸及意外傷害等。
七情為三因之一,主要是損傷內臟,引起內臟病變,所以又稱“七情內傷”。疏肝解郁調理情志的名方逍遙散,在中醫治療情志內傷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逍遙散如何能令人逍遙自在呢?這要先從中醫“肝”的生理功能談起。中醫認為,肝主疏泄,意思是能疏通暢達全身氣機,肝的特點是喜條暢順達,惡抑郁不舒,這與精神情緒有關。如果情緒不暢,則會導致肝氣郁結;疏通肝氣則能暢通全身氣血,使人情緒舒暢,逍遙自在。
中醫認為,肝氣郁結之后,還會導致肝郁→脾虛→血虛→肝郁的惡性循環。在臨床上可表現出肝郁、脾虛、血虛的癥狀,但其矛盾焦點在于肝郁。
八藥相配 疏肝健脾
逍遙散中雖然只有簡單的八味藥,卻互相配合,充分體現了中醫配伍的特色。
柴胡——疏肝解郁,以順肝性;當歸、白芍——養肝血,柔肝體,幫助柴胡恢復肝正常的順達之性;白術、茯苓——益氣健脾,促進氣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術以益氣健脾,配白芍以緩急止痛;薄荷——辛涼,助柴胡以疏肝氣、解郁熱;煨姜——辛溫,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術以健脾胃。諸藥相配,體現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法。
逍遙散所治之證主要為肝郁血虛,脾失健運所致(中醫所說的脾不同于西醫的脾臟,中醫中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將人攝入的食物化生為營養物質。脾失健運是指脾虛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編者注)。應用逍遙散的基本癥狀是兩脅脹痛,神疲食少,舌質淡,脈弦而虛。
大部分的肝氣郁結患者,有明顯情緒不暢的精神因素,但不全由情緒因素所致。所以,不論是否有明顯的精神因素,只要具有逍遙散的適應癥,就可以應用。逍遙散最常用于以下四個方面:
肝氣郁滯,情緒不暢可見兩脅、兩乳、少腹脹痛,忽冷忽熱,以及郁郁寡歡,心煩易怒,經常嘆息等精神癥狀。
痛經,月經不調清代《醫宗金鑒》說:“婦人……憂思,忿怒,郁氣所傷,故經病因于七情者居多。
脾虛癥狀如四肢倦怠,神疲食少等癥。
血虛肝旺癥狀如頭痛目眩,口燥咽干,舌淡,脈弦而虛等癥。
現代藥理研究成果使逍遙散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用逍遙散加減治療的病癥主要有慢性肝炎,非潰瘍性消化不良,陽萎,原發性痛經,乳腺增生,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綜合征,功能性低熱,反應性精神病,特發性水腫,兒童視神經萎縮等。
【使用注意】 1、肝腎陰虛,氣滯不運而致的脅痛、胸悶等癥,舌紅苔少,脈象沉細者不宜用。2、薄荷為引經藥,不宜多用。
-
哪些中藥材能降壓?推薦八種降壓藥材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大家要知道高血壓帶來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對于有高血壓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壓,血壓控制不好會誘發
-
煎中藥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注意煎藥的時間中藥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可以改善身體亞健康的情況,但是服藥時要注意很多問題,煎藥時也要注意時間
-
中醫五大妙方讓你擺脫耳聾耳鳴人的耳朵出現了問題也是會照成很多的影響和傷害的,當然對于這些問題人們也要做好了解,因為畢竟耳朵出現了問題會影響人們正常的
-
補藥的煎制方法 補藥怎么吃才最好呢養生保健是現在很盛行的,特別是中老年朋友日常通過身體鍛煉為身體進補些補藥等方法,繼而增強身體起到健康長壽,特別是服用中藥
-
中藥煎煮有三個小技巧 你知道嗎現在很多人都有一些慢性病,想著不吃西藥來治療了,因為西藥對于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大,就想著吃點中藥來調理,只是在中藥煎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