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療法應對糖尿病性腹瀉
糖尿病性腹瀉常表現為頑固性、無痛性腹瀉,或先干后稀、無膿血,發作時間多為餐后或黎明前或半夜,每日四五次到二十余次不等,嚴重者大便失禁,反復發作,纏綿難愈,有的伴脂肪瀉,中醫治療糖尿病性腹瀉有獨特的優勢,分別用以清熱利濕、健脾益氣、溫陽化氣、溫補脾腎、固澀止瀉等法則。
(1)濕熱泄瀉
患者瀉下急迫,或瀉后而有不爽感、大便色黃褐或帶黏液,氣味臭穢,肛門有灼熱感,伴有心情煩躁、口渴、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治療以葛根芩連湯清熱利濕,若伴有食滯可加用神曲、山楂、麥芽。
(2)脾虛濕盛
患者出現大便有時不成形、有時泄瀉,并且大便夾雜有未消化的食物,食欲下降,稍進食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多,伴有神倦乏力,面色萎黃。患者舌質淡苔白,脈細弱。這種現象遷延反復,患者異常痛苦。治療以參苓、白術散加減健脾益氣,利濕止瀉。
(3)腸胃痰飲
有的患者會出現:胃脘及腹部脹滿,胃中有震水聲,或腸鳴音亢進,雖有泄瀉但瀉后仍感到小腹脹滿;而有的患者則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的現象,這是因為體內的濕邪化熱,與穢濁之物相搏結,而成便秘。患者舌苔濕滑,脈弦。治療以苓桂術甘湯溫陽化飲,健脾利水。
(4)脾腎陽虛
患者臨床表現為:黎明之前出現臍周及小腹部疼痛,腸鳴音亢進,作痛即瀉,瀉后則感覺稍好,伴有手足不溫,怕冷,腰部及膝蓋酸軟無力,舌質淡苔白,脈沉細。稍進食寒涼食物則癥狀加重。此類患者多見于老年人。治療以理中湯和四神丸加減以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日常生活注意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應變能力差,所以要盡量避免突然長期接觸冷空氣,不要大量喝冷飲和吃涼拌菜,因其易導致胃腸蠕動加快,出現疼痛和腹瀉。
在飲食方面:宜采用少油、少渣、高蛋白、高維生素半流質或軟質食物,少量多餐,每日5-6次;根據患者情況,酌情補充熱量;排便次數正常后,短期內不宜食用生拌蔬菜及含纖維多的蔬菜;禁忌酒類、辛辣、堅硬果類等。下面介紹幾則簡便易行的食療方,供患者選擇:
1.姜茶:
取生姜、綠茶各10克,用開水沖泡,頻頻飲服。
2.石榴葉茶:
取鮮石榴葉60克,生姜15克,鹽2克,共炒黑,水煎取汁,代茶飲。
3.黨參黃米茶:
取黨參30克,大米(炒焦黃)50克,加水4碗煎至2碗。一口飲完,隔日一次。
4.山藥粥:
鮮山藥120克(干品60克),粳米50克,同煮為粥,供早晚食用。
5.烏梅粥:
烏梅20克,粳米60克,先將烏梅加水煎汁去渣,再用汁熬粥,粥熟即可。早晚服用。
6.內金粉粥:
雞內金2個,干橘皮3克,砂仁2克,粳米50克。取雞內金、干橘皮、砂仁炒熟研末,粳米煮粥,粥成入藥末。早晚服用。
7.高良姜粥:
高良姜30克(銼細),糯米60克,將高良姜加水500毫升,煎汁去渣,再加糯米煮粥,供晚餐食用。
-
哪些中藥材能降壓?推薦八種降壓藥材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大家要知道高血壓帶來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對于有高血壓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壓,血壓控制不好會誘發
-
煎中藥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注意煎藥的時間中藥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可以改善身體亞健康的情況,但是服藥時要注意很多問題,煎藥時也要注意時間
-
中醫五大妙方讓你擺脫耳聾耳鳴人的耳朵出現了問題也是會照成很多的影響和傷害的,當然對于這些問題人們也要做好了解,因為畢竟耳朵出現了問題會影響人們正常的
-
補藥的煎制方法 補藥怎么吃才最好呢養生保健是現在很盛行的,特別是中老年朋友日常通過身體鍛煉為身體進補些補藥等方法,繼而增強身體起到健康長壽,特別是服用中藥
-
中藥煎煮有三個小技巧 你知道嗎現在很多人都有一些慢性病,想著不吃西藥來治療了,因為西藥對于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大,就想著吃點中藥來調理,只是在中藥煎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