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安神名方 酸棗仁湯
這里所介紹的酸棗仁湯,最早叫做“酸棗湯”,見于東漢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一書。到了清代,才由俞嘉言在其《醫門法律》中改稱為“酸棗仁湯”。本方是治療失眠的代表方劑之一,對中醫治療失眠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臨床應用價值。
組成:酸棗仁2升,甘草1兩,知母2兩,茯苓2兩,川芎2兩(現代常用劑量分別為18克、6克、12克、6克、6克)。
用法上5味,以水8升,煮酸棗仁得6升,納諸藥,煮取3升,溫分三次服(現代用法:加水煎成500毫升,臨睡前服)。
功效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失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脈細弦(盜汗:指睡眠中出汗、醒輒汗止的現象——編者注)。
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中醫認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有因于心腎不交者、肝血不足者、心脾兩虛者、痰濁內擾者、胃氣不和者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失眠都可以用酸棗仁湯來治療,必須辨證施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金匱要略》中記載:“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也就是說,本方是治療因虛煩所致失眠。中醫理論認為,“心藏神”,“肝藏魂”,失眠與心肝二臟關系最為密切。“肝主藏血”,血虛生內熱,虛熱內擾,加之血虛不能養心,則神魂不寧,所以心煩不得眠。
因此,酸棗仁湯主治的失眠屬于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血不養心而致,失眠者常伴有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脈細弦等癥狀。現代多以本方加減用于治療神經衰弱、早搏、更年期綜合征、焦慮癥等病癥。
方劑解析
方中酸棗仁性平,味甘、酸,能補血養肝,益心安神,斂汗;川芎,性溫,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氣,能調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質潤,能清熱降火,滋陰除煩;茯苓,性平,甘淡無味,能寧心安神;甘草清熱,調和諸藥。諸藥相配,滋陰養血,清熱降火,調血疏肝,安神除煩,以治療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肝陽上旋而致虛煩不得眠等癥。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酸棗仁具有顯著的鎮靜、催眠作用;茯苓、川芎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能對抗咖啡因的興奮作用。
發展應用
張仲景的酸棗湯,不僅為治療肝血不足引起的失眠提供了有效的方劑,而且開創了“養血調肝安神法”治療肝血不足失眠的治療原則,對后世影響深遠。不少治療失眠的方劑都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如唐代孫思邈《千金方》中的酸棗湯、王燾《外臺秘要》中小酸棗湯、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的酸棗散、《類證活人書》中酸棗湯,它們都是治療失眠的有效方劑。
另外,在清代《醫宗金鑒》中亦有酸棗仁湯,由酸棗仁、當歸、白芍、生地、知母、黃柏、茯苓、黃芪、五味子、人參組成,主治心虛不固引起的盜汗。同名異方,需加以區別。
臨床應用酸棗仁湯,根據具體情況多有加減。血虛甚者,可加當歸、龍眼肉養血安神;兼陰虛舌紅脈數者,可加生地、麥冬養陰清熱;內熱口苦苔黃者,可加山梔、黃連;遺精盜汗者可加五味子、龍骨、牡蠣;心神恍惚健忘者,可加人參、菖蒲、遠志。
-
哪些中藥材能降壓?推薦八種降壓藥材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大家要知道高血壓帶來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對于有高血壓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壓,血壓控制不好會誘發
-
煎中藥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注意煎藥的時間中藥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可以改善身體亞健康的情況,但是服藥時要注意很多問題,煎藥時也要注意時間
-
中醫五大妙方讓你擺脫耳聾耳鳴人的耳朵出現了問題也是會照成很多的影響和傷害的,當然對于這些問題人們也要做好了解,因為畢竟耳朵出現了問題會影響人們正常的
-
補藥的煎制方法 補藥怎么吃才最好呢養生保健是現在很盛行的,特別是中老年朋友日常通過身體鍛煉為身體進補些補藥等方法,繼而增強身體起到健康長壽,特別是服用中藥
-
中藥煎煮有三個小技巧 你知道嗎現在很多人都有一些慢性病,想著不吃西藥來治療了,因為西藥對于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大,就想著吃點中藥來調理,只是在中藥煎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