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如何煎煮
作為祖國醫學的瑰寶,中藥一直以來都受到大家的鐘愛。雖然現在有醫院、藥房可以代煎中藥了,但仍有許多人喜歡自己在家熬中藥治病。
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主任醫師李興光教授對《生命時報》記者說,湯劑是中藥最常用的一種劑型,是在商代創立的,一直沿用至今。湯劑的制作過程中,對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要求,其中任何一點作得不正確,都可能會影響藥效的發揮。為此,李教授從中藥煎制的各個步驟為大家作了規范性的指導。
用純凈的水,浸泡一小時
煎煮用具,最好使用化學性質穩定的砂鍋或者瓦罐,也可暫用鋁鍋、搪瓷罐,但忌用銅鍋、鐵鍋,以免其內的金屬元素與中藥發生化學反應,使藥效降低,甚至產生毒副作用。
煎藥用水也有要求,古時,煎藥講究用長流水、泉水、井水、米泔水、雪水及雨水等。米泔水具有養胃的作用,一般用于煎健胃的藥物;雨水和雪水屬寒性,用于煎清熱類藥物。目前多用自來水、蒸餾水或井水。不管用哪種水,根本的一點,是要保證水質純凈,防止其中的添加劑、色素、防腐劑等影響藥效。
用多少水比較合適呢?一般來說,將藥物平鋪在鍋底,加水以高出藥物2厘米最為合適。煎藥前,最好將藥物泡30―60分鐘,以利于將藥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來,節省煎煮時間。
先大火后小火,不能煎煳
煎藥火候有文、武之分。文火,是指使溫度上升及水液蒸發緩慢的火候;武火,又稱急火,是指使溫度上升及水液蒸發迅速的火候。煎藥時,一般先用武火將水煮沸,再用文火慢慢燉。
煎煮的火候與時間,要依據藥物的功效決定。解表藥和清熱藥,多含有易揮發的成分,加熱時間宜短,因此要用武火煎煮,煮沸后再煎3―5分鐘即可;補養類藥物,加熱時間宜長,需用文火慢煎,煮沸后要繼續再煎30―60分鐘。
煎到什么時候就算合適了呢?要依據耗水量、火候及煎煮時間的長短來綜合判斷。關鍵是一定不能煎煳,因為中藥碳化后可能產生副作用。所以一旦煎煳,應該立即扔掉,絕對不能服用。
盡快過濾,榨渣取汁
一劑藥一般煎煮兩到三次,因為存在藥物吸水飽和的問題,所以第二、第三煎加水的量為第一煎的1/3―1/2就可以了。
每次煎藥結束后,都應該盡快過濾,以免藥液再被吸收到藥渣中?梢詫⑺幰旱谷敫蓛舻募啿贾羞^濾,一方面,可以過濾掉毛絮等雜質,防止引起過敏。同時,還可以通過擠壓紗布,來榨取藥渣中吸附的藥液。接下來,再按上述比例倒入新水,繼續第二、第三煎了。三次煎藥去渣濾凈后,混合在一起服用。
依藥性、病情服藥
一般來說,湯劑宜溫服;發散風寒藥以熱服為好;嘔吐或藥物中毒者宜小量頻服;丸散等固體藥劑,以溫開水吞服。
服藥時間也必須根據病情和藥性而定。驅蟲藥和瀉下藥大多在空腹時服,我們感覺餓的時候,蟲子也餓,所以藥物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滋補藥宜飯前服,因為在空腹的情況下,藥物更容易被吸收;健胃藥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宜在飯后服,以避免對胃腸的刺激;安眠藥應在睡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服;一般藥物在餐后服。
無論飯前、飯后服藥,都應與進食略有間隔,一般在飯前、飯后各1―2小時左右,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
一劑中藥,通常一天服3次;病情較緩者可以每天服用2次;病重病急者可隔4小時服一次,晝夜不停,使藥力持續。
在應用發汗、瀉下的藥物時,要注意病人的個體差異,一般發了汗、瀉下來即可以停用,不要把全部藥都用完,以免出汗太多或者瀉得太厲害,而損傷了元氣。
-
哪些中藥材能降壓?推薦八種降壓藥材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大家要知道高血壓帶來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對于有高血壓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壓,血壓控制不好會誘發
-
煎中藥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注意煎藥的時間中藥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可以改善身體亞健康的情況,但是服藥時要注意很多問題,煎藥時也要注意時間
-
中醫五大妙方讓你擺脫耳聾耳鳴人的耳朵出現了問題也是會照成很多的影響和傷害的,當然對于這些問題人們也要做好了解,因為畢竟耳朵出現了問題會影響人們正常的
-
補藥的煎制方法 補藥怎么吃才最好呢養生保健是現在很盛行的,特別是中老年朋友日常通過身體鍛煉為身體進補些補藥等方法,繼而增強身體起到健康長壽,特別是服用中藥
-
中藥煎煮有三個小技巧 你知道嗎現在很多人都有一些慢性病,想著不吃西藥來治療了,因為西藥對于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大,就想著吃點中藥來調理,只是在中藥煎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