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幫你的寶寶順利喝中藥
中藥副作用較小,是幼兒,孕婦,老人治愈疾病的最佳選擇,但是喝中藥對于小兒來說是件困難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讓寶寶乖乖的喝下難聞的中藥呢,這里小編為您支幾招。
“濃煎”很重要
兒童服中藥要以“濃煎”為主。注意,“濃煎”可不等于“久煎”,因為久煎可能會造成部分中藥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例如,小兒感冒用的中藥多為解表類藥,藥味芳香易揮發,久煎易失去解表療效。濃煎方法為:將中藥浸泡30分鐘,然后用武火煎沸后改為文火,持續15分鐘即可。然后將藥汁倒出并根據兒童的年齡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經驗的家長能直接煎出合適用量最好)。
注意煎藥量
藥只要喝夠量就行了,多喝對病情也沒多大幫助。一般來講,1歲以下的寶寶,每天服用的中藥最好不要超過20毫升,并且服用時不計次數,以頻服為主,一天只要大致均勻地把藥喝完即可;1~3歲的寶寶可煎至約40毫升,分3次服用;3~6歲的“小家伙兒”們相對就聽話一點了,可將中藥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歲以后家長就省心多了,分兩次服用即可。
加糖分熱證寒證
給寶寶喂藥常常讓許多年輕媽媽手忙腳亂,有位媽媽說“每次給寶寶喂中藥時都吐出來了,還哇哇哭半天,讓我心疼得都跟著掉淚,如果中藥是甜的就好了”。其實,中藥加糖也是有竅門的,有小便黃、面赤、身熱、便秘等癥狀的患兒多為熱證,藥物中最好不加糖。由于紅糖味甘易生濕,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膩的濕熱患兒更不能加;加泻C疾病的患兒藥物中可加適量紅糖,但白糖性寒,服之易加重病情,也不要加。
生姜可止吐
如果劑量不大、加糖等方法還不能讓寶寶喝下中藥的話,生姜可來幫忙。媽媽們可在寶寶喝藥前5分鐘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姜擦涂患兒舌面,因為生姜具有止嘔的作用。另外,喂藥應在兩餐之間,這樣即有利于藥物的吸收,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藥。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一點,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拒絕吃藥就捏著鼻子灌,這樣很容易嗆到寶寶。
-
哪些中藥材能降壓?推薦八種降壓藥材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大家要知道高血壓帶來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對于有高血壓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壓,血壓控制不好會誘發
-
煎中藥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注意煎藥的時間中藥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可以改善身體亞健康的情況,但是服藥時要注意很多問題,煎藥時也要注意時間
-
中醫五大妙方讓你擺脫耳聾耳鳴人的耳朵出現了問題也是會照成很多的影響和傷害的,當然對于這些問題人們也要做好了解,因為畢竟耳朵出現了問題會影響人們正常的
-
補藥的煎制方法 補藥怎么吃才最好呢養生保健是現在很盛行的,特別是中老年朋友日常通過身體鍛煉為身體進補些補藥等方法,繼而增強身體起到健康長壽,特別是服用中藥
-
中藥煎煮有三個小技巧 你知道嗎現在很多人都有一些慢性病,想著不吃西藥來治療了,因為西藥對于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大,就想著吃點中藥來調理,只是在中藥煎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