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服用常見的五大錯誤
我們都知道中藥副作用較小,生病時會選擇一些中藥來治療疾病,但是大家對于中藥的服用并不是非常了解,下面中醫就為大家介紹常見的中藥用藥錯誤。
一、藏入冰箱。
有些人認為中藥藏在冰箱內可以長期保存,于是常把一些貴重的藥材,如人參、天麻、鹿茸等放入冰箱保存。其實這一做法并不科學。由于中藥存放在冰箱內與其他食物混放,時間一久,不但各種細菌容易侵入藥材內,而且容易受潮,破壞藥性。
二、煎藥前用水洗。
有些人認為中藥材臟,常在煎煮之前用水洗一下,其實此舉得不償失。因為不少中藥成分中含有的糖和苷類等物質能溶于水。如果煎藥前用水洗,會失去中藥的一部分有效成分。再者,有不少中藥是經過加工炮炙的,常添加蜜、酒、醋等輔助材料,用水洗后會影響炮制的作用,降低藥力。
三、用開水煎藥。
有些人為了節省時間,喜歡用開水煎煮中藥,其實用此法煎藥速度雖快但質量差。因為用開水煎煮干燥的植物飲片時,生物的外層組織細胞驟然受高熱沖擊會立刻凝固、緊縮,尤其是蛋白質在細胞壁上形成了一層不可逆性的變性層,阻止水分的滲入,致使組織內部溶解的成分難以析出,這樣藥物成分的釋放受限,嚴重地影響了藥物有效成分的利用率,藥效勢必降低,影響治療效果。
四、煎藥過夜。
有些人在煎煮中藥湯劑時,不現煎現服,常把煎過的湯藥留到第2天服用,即煎藥過夜。研究發現沉淀反應會影響中藥湯劑中的有效成分。因為中藥湯劑中大多由多味中藥配伍組合而成。在此過程中,各種化學成分之間可發生各種化學反應而產生沉淀物,如鞣質和生物堿,蛋白質、生物堿和苷類。這些物質與有機酸相遇后均可發生沉淀反應,生成新的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從溶液中析出。藥液放置時間一長,便為產生沉淀反應創造了條件。沉淀物越多,相應的有效成分就減少。
五、冷服與熱服不分。
中藥煎好后,藥汁不冷不熱時服叫溫服,一般病人多采用此種方法服藥。但也有一些病人需要冷服或熱服。如胃、十二指腸潰瘍屬寒癥者,及外感風寒感冒時就需要熱服,熱服可助出汗,疏解風寒。患扁桃腺炎、支氣管炎、肺炎、膽囊炎、尿路感染而高熱的病人,中醫往往使用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涼性中藥,而且須冷一冷再服。這種溫藥熱服、寒藥涼服,是根據疾病的寒熱性質而定的,也是中醫治病用藥的一個原則。注意中藥的冷服與熱服,不但可以提高藥物的療效,還可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
哪些中藥材能降壓?推薦八種降壓藥材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大家要知道高血壓帶來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對于有高血壓的人群一定要合理的降血壓,血壓控制不好會誘發
-
煎中藥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注意煎藥的時間中藥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可以改善身體亞健康的情況,但是服藥時要注意很多問題,煎藥時也要注意時間
-
中醫五大妙方讓你擺脫耳聾耳鳴人的耳朵出現了問題也是會照成很多的影響和傷害的,當然對于這些問題人們也要做好了解,因為畢竟耳朵出現了問題會影響人們正常的
-
補藥的煎制方法 補藥怎么吃才最好呢養生保健是現在很盛行的,特別是中老年朋友日常通過身體鍛煉為身體進補些補藥等方法,繼而增強身體起到健康長壽,特別是服用中藥
-
中藥煎煮有三個小技巧 你知道嗎現在很多人都有一些慢性病,想著不吃西藥來治療了,因為西藥對于身體的副作用比較大,就想著吃點中藥來調理,只是在中藥煎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