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拔罐方法有哪些呢
拔罐是在中醫治法中很常見的,特別是身體在發生風濕痹癥、感冒、皮膚麻木、脊背、大腿酸痛等等不適病癥,使之都能很好的利用到中醫拔罐技術療法,但拔罐要具體分清體質、身體狀況等事項,想必這些都是大家所不清楚的。那中醫拔罐方法有哪些呢?拔罐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1、留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在相應位置后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此法適用于治療風濕痹癥、感冒咳嗽、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等病癥。
拔罐作為最為傳統的中醫養生法,在生活中很常見
2、閃罐法
是指把罐吸附于相應位置后,用一只手壓住皮膚,另一只手握住罐體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復多次,直至皮膚潮紅、充血或淤血為度。此法適用于治療局部皮膚麻木、疼痛等病癥。
3、走罐法
走罐法指的是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上涂一層凡士林油后,然后,醫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往返推動。一直到所拔部位的皮膚變得紅潤、充血、甚至淤血時再將罐起下。這個方法適合治療那些肌肉豐厚,皮膚平坦部位的病癥,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風濕痹痛等病癥
4、刺絡拔罐法
即將皮膚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病癥。
拔罐注意事項
1、分清體質
按體質拔罐進行補瀉,否則會適得其反。
2、注意身體狀況
有心臟病,嚴重貧血、小板減少等血液性疾病,皮膚過敏,水腫,有血液疾患及有出血傾向者,患皮膚病以及孕婦、處于經期,還有過飽、渴、饑等情況,甚至醉酒時都不適宜拔罐。
3、有些部位不宜拔
肚臍、心前區,皮膚細嫩處、破損處、靜脈曲張部位、瘢痕處,乳頭、骨頭突出處均不宜拔。拔罐舊痕未消退前,最好也別拔。
4、拔罐后不可立即洗澡
拔罐后,皮膚處于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非常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
拔罐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
5、拔罐不宜重復同個位置
根據病情拔罐,一般為輪流取穴為宜,一次不宜取穴過多。在局部瘀血尚未消退的時候,不可以在原部位重復拔罐哦。
在具體了解完上述的有關拔罐的事項,希望大家都能積極的加以重視起來,雖然使用拔罐人人都可以操作,但大家一定要注意它的具體使用事項,尤其是體質、心臟病、心前區等各種事項都非常重要,以免給其身體帶來巨大的不良反應。
-
拔火罐能冬病夏治在我國民間很早就有用瓶拔火罐以達到減輕病痛的放法,在醫院針灸科更能看到針灸總是少不了拔火罐,拔火罐簡稱拔罐,是中醫外治范
-
秋季拔罐要注意 五個事項要牢記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在秋季拔罐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這個季節不冷不熱,是非常適合拔罐養生的,但是拔罐,我們是有很多的事情要
-
拔火罐對治療頸椎病是否有效?頸椎病會引起頸肩疼痛,會嚴重困擾到患者的生活,會影響到生活質量,所以通過拔罐的方式可有效緩解頸椎病的癥狀,對于有頸椎病的
-
哪些人群不適合拔火罐拔火罐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調理身體的功效,拔火罐能夠幫助治療身體疾病,也可以促進人體濕氣和寒氣的排出,但是
-
拔火罐要注意哪些事項拔火罐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功效,大家要注意拔火罐的正確方式,同時也應該要做好拔火罐的準備工作,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