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炎癥針灸治療概述及方法
【概述】
急性炎癥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病理過程。是由致炎因子對機體的損害所誘發的以防御為主的局部組織反應,主要表現為組織的變質、充血、滲出和組織細胞的增生。體表急性炎癥則以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為臨床特癥。
針灸治療各種炎性疾病已為眾所周知,其他不少篇章都曾述及。本節主要討論感染性炎癥,特別是近年來大量開展的對外科感染炎癥的針灸防治。針灸抗炎,五十年代末就有應用電針和穴位注射等的報道[1],六十年代更有通過動物試驗探索針刺抗炎機理的研究資料[2],惜未能得到推廣。從七十年代后期迄今,針灸抗炎工作有較大進展。其范圍已由原來針灸科為主擴展到了綜合醫院的臨床科室。方法上,除體針外,尚有艾灸、耳針、穴位激光照射及電針和穴位注射等;療效上,就本篇所收集的針灸防治各種外科感染性炎癥的二千余例而言,其總有效率達92.6~100%。有人曾作單純激光照射與抗菌素治療的對照觀察,發現在同樣創面的條件下,愈合情況基本相同[3]。80年代末,安徽的針灸工作者曾對艾薰抗炎進行較深入的研究,發現艾煙對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及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總之,研究表明,針灸對炎癥三大病理過程都能產生抑制作用,以對滲出的影響最為顯著。
關于針灸抗炎的機理,目前認為可能在于針灸的良性調節作用:既能提高機體防衛反應又可抑制過分的防衛反應。表現在,針刺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同時,又可抑制炎癥性血管通透性過分增高和白細胞過多游出與浸潤,改善微血管和淋巴循環,促進炎癥性滲出物吸收,從而控制炎癥灶的壞死范圍,使炎癥消退。這種作用的途徑尚未完全弄清,可能主要是通過經絡、神經及體液系統實現的。
【治療】
針灸
(一)取穴
主穴:上肢:曲池、合谷;下肢: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軀干:脊柱點、委中;手部:靈臺;足部:行間。
配穴:上肢:手三里、內關、阿是穴;下肢:髀關、風市、阿是穴:軀干:環跳、秩邊、阿是穴;手部:合谷、阿是穴;足部:三陰交、阿是穴;發熱:大椎、曲池。
脊柱點位置:后溪穴直后2分。
阿是穴:病灶區。
(二)治法
主穴為主,酌加配穴。以26~30號毫針,進針后針尖指向病灶區,反覆提插捻轉使針感最好能向病所方向傳導,然后以涼瀉法,大幅度行針半分鐘~1分鐘,留針20分鐘后出針。阿是穴根據癥情或以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火罐吸出膿液;然后,將純艾20克置于溫灸器內(亦可用艾卷),點燃以回旋法熏灸病灶20分鐘。一般每日1~2次,重者6小時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015例,其總有效率達96.3~97%[4,5]。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上述主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局部或疼痛點。
(二)治法
以阿是穴為主,酌加經穴。用輸出功率2~7毫瓦之氦氖激光治療儀,波長632.8納米,以原光束直接照射穴點,光源與照射部位距離20~40厘米。照射劑量據不同病種靈活掌握,每穴分別照射3~5分鐘或6~1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253例(部分為慢性炎癥),總有效97%~100%[3,6]。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八髎、曲池、足三里。
(二)治法
一般主穴均取,非手術炎癥感染者只取雙側曲池穴。八髎穴,用28號3~3.5寸長之毫針,刺入皮下緊貼骶骨,自下髎經中髎、次髎,貫穿至上髎,大幅度捻轉加小提插,強手法運針1分鐘,即去針。曲池、足三里,均須深刺1.5寸左右。運用三進一退之法,即每進針半寸捻轉加小幅度提插數次,如是三次,大家到要求深度后一次退至皮下,反覆運針幾次后,迅速去針,并按壓針孔。在手術結束時,即針八髎、足三里,次日開始僅針曲池,上下午各1次,連續3~7天,如癥情改善不滿意,可繼續延長時間。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于婦產科術后和炎癥感染病人。共觀察366例,總有效率98.1%,總平均住院日期為8.6天[7]。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大椎、肩胛間區、上髎、對應區。
肩胛間區位置:相當于4~6胸椎與肩胛骨內緣之間.
對應區位置:指胸、腹部炎性病灶在背、腰部相對應的區域取穴。
(二)治法
根據病灶所在部位選定穴區。大椎主治頭、面及頸部感染;肩胛間區主治手指及上肢感染;上髎:主治足趾、下肢及臀部與會陰部感染;對應區主治胸、腹部軟組織感染。按治療部位,令病人取適當體位。腹部以上的宜取坐位,臀部及會陰以下的采用俯臥或側臥位。選準穴位,常規消毒后,以三棱針將其輕刺三下(出血或不出血均可),隨即以貼棉法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注意扣罐時一定要將三個針眼扣在罐內。留罐10~15分鐘。時間不可太短,以免影響療效,一般要求吸拔區域皮膚呈深紅色。每日一次,第二次吸拔時,可將位置略作移動。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用上法共治療81例,以紅、腫、熱、痛急性炎癥消失,局部功能恢復正常為治愈。結果全部獲愈。其中,一次治愈38例,二次治療27例,三次11例,四次至六次5例。平均拔罐1.8次[8]。
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
(二)治法
將艾絨20克,裝于薰灸器內。其出煙口對準阿是穴,薰灸器距病灶處1~2寸,以有溫熱感為宜,每次薰灸20~50分鐘。一般而言,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鏈球菌感染灸20分鐘,大腸桿菌感染灸30分鐘,綠膿桿菌感染灸50分鐘。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619例各類外科感染性炎癥,結果582例獲愈,47例效差。總有效率達92.4%[9,10]。
【主要參考文獻】
[1]附一院物理治療科。青霉素穴位注射治療急性炎癥四例報告。武漢醫學院學報1959;(1):58。
[2]昆明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組。針刺的抗炎作用及其機制的探討。云南醫學雜志1960;2(3):23。
[3]何金貴,等。CD-2氦氖激光儀照射穴位治療感染傷面91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3;3(3):11。
[4]山東文登整骨醫院。針刺抗炎(附607例)。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71,北京。
[5]解放軍第219醫院。針刺抗炎408例的方法及療效觀察。新醫藥學雜志1977;(10):41。
[6]葉廷珧。光針(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抗炎197例療效觀察。第二屆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1984:107,北京。
[7]張佐民。針刺消炎366例。同[4],1979:71。
[8]李源溫,等。針刺拔罐治療軟組織感染81例。山東中醫雜志1990;9(3):27。
[9]呂熒,等。薰灸治療外科感染性疾病575例:附艾煙抑菌試驗。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8;7(4):36。
[10]葉春枚,等。艾煙治愈54例手指骨髓炎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上海針灸雜志1988;7(2):7。
-
怎么治療陰虛火旺在日常調理的時候,對于陰虛火旺的朋友們來說有一些中醫方法可以幫助到你。體質不好,一定要及時的調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健身體
-
針灸療法對產褥期恢復的作用是什么產褥期的護理對產后新媽咪和寶寶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有不少新媽媽沒有意識到產褥期護理的重要性,所以影響到了產后恢復。而中醫針
-
針灸療法是怎樣祛眼袋的人們總喜歡通過眼睛來觀察一個人,所以,眼睛是五官中很重要的一個部位。愛美的人們為了吸引別人的目光,會將自己的眼睛護理的很
-
調理陰虛火旺的方法有哪些陰虛火旺,是一種常見的中醫體質,在夏季最容易出現。從中醫的角度考慮,出現陰虛火旺的問題,你需要及時的調理和養護。下面,小
-
怎么治療陰虛火旺在日常調理的時候,對于陰虛火旺的朋友們來說有一些中醫方法可以幫助到你。體質不好,一定要及時的調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