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傷針灸治療概述及方法
【概述】
急性腰扭傷多因劇烈轉動軀體,腰部肌肉用力失調所致。損傷常發生于骶棘肌及腰背筋膜附著部。其臨床特征為上述動作后卒感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咳嗽、深呼吸等加重,腰部可有明顯壓痛點。癥狀于扭傷后數小時至數日內加重。
急性腰扭傷是針灸治療最為有效的病癥之一。現代最早報道見于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半個多世來已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近二十年來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有幾個特點,其一是,各種穴位刺激法的廣泛應用,除傳統的刺灸拔罐外,耳針、電針、穴位激光針灸、火針、穴位微波針灸等幾乎都用于治療本病,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其二,在大量病例的對比觀察基礎上,篩選有效穴位和配方。最近有人分析驗證,發現損傷在足太陽經的以后溪療效最好;傷在督脈,水溝效果明顯;傷在足太陽和足少陽的,取腰痛穴最理想[1]。另外,強調針灸同時配合自身運動,取同樣的穴位,配合自身運動者療效明顯高于不配合者[2]。以上這些,都使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的效果不斷提高。
【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水溝(或左右旁開1厘米處)、后溪(或睛明)、腰痛穴。
配穴:委中、命門、陽關、大腸俞、合谷。
腰痛穴位置:手背,指總伸肌腱兩側,腕背橫紋下1寸處,一手兩穴。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效果不理想時加配穴,均按損傷部位選穴。腰脊正中損傷:水溝,直刺1~2分,反覆捻轉,持續2分鐘;或水溝旁開1厘米處,左手拇、食指將患者上唇捏住,右手以2寸毫針,從左側進針,對側出針,來回拉動強刺激5~10秒。在上述針刺同時,醫者站于患者身后,緊扶患者腰腹交界處(章門、京門穴附近),幫助其活動腰部20次,如前俯后仰,左右旋轉等。腰軟組織損傷(面積較小者):后溪,取對側或痛側,往合谷方向進針,亦可由合谷透至后溪,深刺1~1.5寸,大幅度捻轉提插,強刺激2分鐘;或睛明,取痛側,針入0.5~1.0寸(宜緩慢進針,防止損及血管),得氣后輕輕捻轉,不可提插搗針。同時,亦如上法活動其腰部。腰軟組織損傷(面積較大,痛引脅肋者):腰痛穴,取對側,兩針均向掌心斜刺,深0.8~1.0寸,得氣后,大幅度捻轉提插,強刺激2分鐘。并按上法活動其腰部。上述均留針15分鐘,運針1~2次。
如尚有余痛或疼痛減輕不明顯,深刺大腸俞,激發針感放射至足根,委中刺血,命門、陽關及腰部壓痛最明顯處,針后加拔罐。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痊愈:疼痛消失,運動正常,能參加工作;2、顯效:疼痛基本消失,運動正常,偶有輕度疼痛;3、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
共治1418例,結果有效率為98.3~100%,治愈率達到59.4~83.1%[1,2]。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委中、阿是穴。
配穴:華佗夾脊、腎俞、志室、腰眼。
阿是穴位置:腰背部壓痛點在腹部之對應處即是。如壓痛點在督脈,即在任脈與痛點對應處取穴。
(二)治法
先囑患者俯臥硬板床上,雙手置于頭上部,術者雙右手拇、食指,在腰骶椎間及兩側腰肌逐一按壓,查出壓痛點。脊正中損傷:醫者用右手掌根放于壓痛點處,左手迭于右手光背上,輕輕按揉,乘患者呼氣時,用力猛按一至三下。然后先針委中,深刺至1.5寸,捻轉提插使針感傳至足;繼針華佗夾脊(取痛點二側之夾脊穴)和阿是穴,均瀉法不留針。腰軟組織損傷:委中,針法同上;阿是穴,施瀉法;酌選配穴,深刺,平補平瀉。亦不留針。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701例(內含部分其他原因的腰痛癥),總有效率為95%~100%[3,4]。
頭針
(一)取穴
主穴:枕上正中線,枕上旁線。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腰部壓痛點(下同)。
(二)治法
上述穴位均取。先針主穴,用28~30號1.5寸長之毫針。正中腰痛以枕上正中線為主,兩側腰痛以枕上旁線為主,交叉取穴。針向下斜刺1寸左右,深度以達到帽狀腱膜為主度,并要求產生一定針感(多為酸、痛、脹),然后持續捻針2~3分鐘,捻轉頻率控制在100~150次/分之間,捻轉角度控制在360°~720°之間。同時令病人作腰部前屈、后伸、左右側彎及旋轉運動,留針20~30分鐘。如癥狀未完全緩解,可再捻針2~3分鐘。并在阿是穴針刺,得氣后提插捻轉2分鐘,使出現較強烈的針感,不留針或留針10分鐘。為鞏固療效,頭針可留1~2小時,或讓病人帶回家中自行取出。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75例(包括70例急性腰扭傷,5例腰椎間盤突出),結果痊愈48例,顯效27例,總有效率為100%[5]。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委中、養老。
(二)治法
阿是穴必取,施拔罐法。可分三法:
一為針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在阿是穴直刺進針,得氣后,再在其四周進針數枚,待得氣后,將針緩緩拔出,僅留中心一針,采用架火法(即在針尾置一沾有95%酒精的棉團點燃),或用真空拔罐器抽氣吸拔。留罐15~20分鐘。每日一次,4次為一療程。
二為拔罐法:在阿是穴及其附近,以閃火法吸拔2~3個,留罐30分鐘,直至局部出現瘀斑。取罐后,在該部位用手掌面由輕—重—輕手法按摩數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不計療程。
三為刺絡拔罐法,其操作為:醫者首先在壓痛最明顯之阿是穴,用手掌按壓推揉片刻,使周圍之絡脈怒張。消毒后,用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使之出血2~5毫升,即以投火法將罐具吸附其上,留罐10~1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紅暈。起罐后以藥艾條施溫和灸5~7分鐘。隔日一次,不計療程。
配穴每次取1穴,養老穴提插捻轉強刺激不留針;委中穴以三棱針點刺出血6~8滴。一般須配合拔罐法。
(三)療效評價
共治急性腰扭傷患者275例,其總有效率在95~100%之間[9~11]。
指針加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拇指腹按壓阿是穴,由輕漸重,患部有酸脹得氣感后持續1~2分鐘,并緩慢放松,反復5~7次后施以插法,亦由輕到重,得氣后持續1/2~1分鐘并緩慢放松,配合指揉法。然后施隔姜灸4~6壯,灸畢于局部回旋揉動片刻。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66例,痊愈88例,顯效7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5.8%[12]。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腰痛點、阿是穴。
配穴:腰骶椎、神門、腎、交感、內分泌。
腰痛點位置:在對耳輪上腳與對耳輪下腳起始部的突起下方處。
阿是穴位置:對耳輪正中壓痛點。
(二)治法
主穴取1穴以0.5~1寸28號毫針進針后迅速捻轉,患部有酸脹、燒灼感時活動腰部,10~30分鐘后起針。余穴用王不留行籽敷貼,囑患者每日按壓3~4次,每次每穴按壓5~6下,隔日換藥1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05例,結果痊愈41例,顯效22例,有效2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6.12%[13,14]。
腕踝針
(一)取穴
主穴:踝上6區、5區。
踝上6區位置:踝關節上3寸,跟腱外側。
踝上5區位置:相當于絕骨穴。
(二)治法
腰部正中扭傷取6區,兩側扭傷取5區。單側痛針一側穴,雙側痛針兩側穴。以1.5寸30號毫針,速刺進皮后將針放平,緊貼皮膚表面向上進針,以患者不感到酸、麻、脹、痛感為度,否則為進針過深,應退出重針。針深1寸,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囑患者活動腰部。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共治135例,結果痊愈117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9.3%[6~8]。
【主要參考文獻】
[1]陳作霖。針刺治療急性腰扭傷300例臨床分析。中醫雜志1983;24(9):53。
[2]張太華。針刺人中、睛明結合自身運動治療急性腰脊扭傷100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2;2(2):6。
[3]馮純禮。腰痛針腹治療358例的初步觀察。中國針灸1982;2(1):24。
[4]王可祥。針刺與手法配合治療急性腰扭傷343例經驗介紹。第二屆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1984;57,北京。
[5]朱明清,等。頭皮針治療急性腰痛75例療效分析。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7;(2):48。
[6]多金榮。腕踝針治療急性腰扭傷29例。內蒙古中醫藥1986;5(4):34。
[7]李美琪。腕踝針治療50例急性腰扭傷的體會。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6;(3):34。
[8]王長海。腕踝針治療急性腰扭傷56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7;17(9):525。
[9]牟治修。針刺加火罐治療急性腰扭傷112例。湖北中醫雜志1982;(6):33。
[10]董敖齊,等。針刺拔罐治療急性腰扭傷117例。浙江中醫雜志1984;19(4):164。
[11]李宇俊。刺絡拔罐加藥條灸治療腰肌扭傷60例。云南中醫雜志1984;5(6):28。
[12]楊金安,等。指針加隔姜灸治療急性腰部肌肉扭傷166例。中醫雜志1983;24(9):35。
[13]駱祖亮,等。耳穴壓籽法治療腰扭傷60例8(1):39。
[15]傅振干。針剌合谷透后溪為主治療急性腰扭傷臨床觀察。按摩與導引1989;(6):22。
[14]趙凱。耳針治療急性腰扭傷。中醫函授通訊1990;118例中國針灸1997;17(9):525。
急性腰扭傷多因劇烈轉動軀體,腰部肌肉用力失調所致。損傷常發生于骶棘肌及腰背筋膜附著部。其臨床特征為上述動作后卒感腰部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咳嗽、深呼吸等加重,腰部可有明顯壓痛點。癥狀于扭傷后數小時至數日內加重。
急性腰扭傷是針灸治療最為有效的病癥之一。現代最早報道見于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半個多世來已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近二十年來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有幾個特點,其一是,各種穴位刺激法的廣泛應用,除傳統的刺灸拔罐外,耳針、電針、穴位激光針灸、火針、穴位微波針灸等幾乎都用于治療本病,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其二,在大量病例的對比觀察基礎上,篩選有效穴位和配方。最近有人分析驗證,發現損傷在足太陽經的以后溪療效最好;傷在督脈,水溝效果明顯;傷在足太陽和足少陽的,取腰痛穴最理想[1]。另外,強調針灸同時配合自身運動,取同樣的穴位,配合自身運動者療效明顯高于不配合者[2]。以上這些,都使針灸治療急性腰扭傷的效果不斷提高。
【治療】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水溝(或左右旁開1厘米處)、后溪(或睛明)、腰痛穴。
配穴:委中、命門、陽關、大腸俞、合谷。
腰痛穴位置:手背,指總伸肌腱兩側,腕背橫紋下1寸處,一手兩穴。
(二)治法
一般僅取主穴,效果不理想時加配穴,均按損傷部位選穴。腰脊正中損傷:水溝,直刺1~2分,反覆捻轉,持續2分鐘;或水溝旁開1厘米處,左手拇、食指將患者上唇捏住,右手以2寸毫針,從左側進針,對側出針,來回拉動強刺激5~10秒。在上述針刺同時,醫者站于患者身后,緊扶患者腰腹交界處(章門、京門穴附近),幫助其活動腰部20次,如前俯后仰,左右旋轉等。腰軟組織損傷(面積較小者):后溪,取對側或痛側,往合谷方向進針,亦可由合谷透至后溪,深刺1~1.5寸,大幅度捻轉提插,強刺激2分鐘;或睛明,取痛側,針入0.5~1.0寸(宜緩慢進針,防止損及血管),得氣后輕輕捻轉,不可提插搗針。同時,亦如上法活動其腰部。腰軟組織損傷(面積較大,痛引脅肋者):腰痛穴,取對側,兩針均向掌心斜刺,深0.8~1.0寸,得氣后,大幅度捻轉提插,強刺激2分鐘。并按上法活動其腰部。上述均留針15分鐘,運針1~2次。
如尚有余痛或疼痛減輕不明顯,深刺大腸俞,激發針感放射至足根,委中刺血,命門、陽關及腰部壓痛最明顯處,針后加拔罐。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痊愈:疼痛消失,運動正常,能參加工作;2、顯效:疼痛基本消失,運動正常,偶有輕度疼痛;3、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變化。
共治1418例,結果有效率為98.3~100%,治愈率達到59.4~83.1%[1,2]。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委中、阿是穴。
配穴:華佗夾脊、腎俞、志室、腰眼。
阿是穴位置:腰背部壓痛點在腹部之對應處即是。如壓痛點在督脈,即在任脈與痛點對應處取穴。
(二)治法
先囑患者俯臥硬板床上,雙手置于頭上部,術者雙右手拇、食指,在腰骶椎間及兩側腰肌逐一按壓,查出壓痛點。脊正中損傷:醫者用右手掌根放于壓痛點處,左手迭于右手光背上,輕輕按揉,乘患者呼氣時,用力猛按一至三下。然后先針委中,深刺至1.5寸,捻轉提插使針感傳至足;繼針華佗夾脊(取痛點二側之夾脊穴)和阿是穴,均瀉法不留針。腰軟組織損傷:委中,針法同上;阿是穴,施瀉法;酌選配穴,深刺,平補平瀉。亦不留針。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701例(內含部分其他原因的腰痛癥),總有效率為95%~100%[3,4]。
頭針
(一)取穴
主穴:枕上正中線,枕上旁線。
配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腰部壓痛點(下同)。
(二)治法
上述穴位均取。先針主穴,用28~30號1.5寸長之毫針。正中腰痛以枕上正中線為主,兩側腰痛以枕上旁線為主,交叉取穴。針向下斜刺1寸左右,深度以達到帽狀腱膜為主度,并要求產生一定針感(多為酸、痛、脹),然后持續捻針2~3分鐘,捻轉頻率控制在100~150次/分之間,捻轉角度控制在360°~720°之間。同時令病人作腰部前屈、后伸、左右側彎及旋轉運動,留針20~30分鐘。如癥狀未完全緩解,可再捻針2~3分鐘。并在阿是穴針刺,得氣后提插捻轉2分鐘,使出現較強烈的針感,不留針或留針10分鐘。為鞏固療效,頭針可留1~2小時,或讓病人帶回家中自行取出。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75例(包括70例急性腰扭傷,5例腰椎間盤突出),結果痊愈48例,顯效27例,總有效率為100%[5]。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委中、養老。
(二)治法
阿是穴必取,施拔罐法。可分三法:
一為針罐法: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在阿是穴直刺進針,得氣后,再在其四周進針數枚,待得氣后,將針緩緩拔出,僅留中心一針,采用架火法(即在針尾置一沾有95%酒精的棉團點燃),或用真空拔罐器抽氣吸拔。留罐15~20分鐘。每日一次,4次為一療程。
二為拔罐法:在阿是穴及其附近,以閃火法吸拔2~3個,留罐30分鐘,直至局部出現瘀斑。取罐后,在該部位用手掌面由輕—重—輕手法按摩數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不計療程。
三為刺絡拔罐法,其操作為:醫者首先在壓痛最明顯之阿是穴,用手掌按壓推揉片刻,使周圍之絡脈怒張。消毒后,用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使之出血2~5毫升,即以投火法將罐具吸附其上,留罐10~1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紅暈。起罐后以藥艾條施溫和灸5~7分鐘。隔日一次,不計療程。
配穴每次取1穴,養老穴提插捻轉強刺激不留針;委中穴以三棱針點刺出血6~8滴。一般須配合拔罐法。
(三)療效評價
共治急性腰扭傷患者275例,其總有效率在95~100%之間[9~11]。
指針加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拇指腹按壓阿是穴,由輕漸重,患部有酸脹得氣感后持續1~2分鐘,并緩慢放松,反復5~7次后施以插法,亦由輕到重,得氣后持續1/2~1分鐘并緩慢放松,配合指揉法。然后施隔姜灸4~6壯,灸畢于局部回旋揉動片刻。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66例,痊愈88例,顯效71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95.8%[12]。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腰痛點、阿是穴。
配穴:腰骶椎、神門、腎、交感、內分泌。
腰痛點位置:在對耳輪上腳與對耳輪下腳起始部的突起下方處。
阿是穴位置:對耳輪正中壓痛點。
(二)治法
主穴取1穴以0.5~1寸28號毫針進針后迅速捻轉,患部有酸脹、燒灼感時活動腰部,10~30分鐘后起針。余穴用王不留行籽敷貼,囑患者每日按壓3~4次,每次每穴按壓5~6下,隔日換藥1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05例,結果痊愈41例,顯效22例,有效2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6.12%[13,14]。
腕踝針
(一)取穴
主穴:踝上6區、5區。
踝上6區位置:踝關節上3寸,跟腱外側。
踝上5區位置:相當于絕骨穴。
(二)治法
腰部正中扭傷取6區,兩側扭傷取5區。單側痛針一側穴,雙側痛針兩側穴。以1.5寸30號毫針,速刺進皮后將針放平,緊貼皮膚表面向上進針,以患者不感到酸、麻、脹、痛感為度,否則為進針過深,應退出重針。針深1寸,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囑患者活動腰部。
(三)療效評價
以本法共治135例,結果痊愈117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9.3%[6~8]。
【主要參考文獻】
[1]陳作霖。針刺治療急性腰扭傷300例臨床分析。中醫雜志1983;24(9):53。
[2]張太華。針刺人中、睛明結合自身運動治療急性腰脊扭傷100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2;2(2):6。
[3]馮純禮。腰痛針腹治療358例的初步觀察。中國針灸1982;2(1):24。
[4]王可祥。針刺與手法配合治療急性腰扭傷343例經驗介紹。第二屆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1984;57,北京。
[5]朱明清,等。頭皮針治療急性腰痛75例療效分析。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87;(2):48。
[6]多金榮。腕踝針治療急性腰扭傷29例。內蒙古中醫藥1986;5(4):34。
[7]李美琪。腕踝針治療50例急性腰扭傷的體會。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6;(3):34。
[8]王長海。腕踝針治療急性腰扭傷56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97;17(9):525。
[9]牟治修。針刺加火罐治療急性腰扭傷112例。湖北中醫雜志1982;(6):33。
[10]董敖齊,等。針刺拔罐治療急性腰扭傷117例。浙江中醫雜志1984;19(4):164。
[11]李宇俊。刺絡拔罐加藥條灸治療腰肌扭傷60例。云南中醫雜志1984;5(6):28。
[12]楊金安,等。指針加隔姜灸治療急性腰部肌肉扭傷166例。中醫雜志1983;24(9):35。
[13]駱祖亮,等。耳穴壓籽法治療腰扭傷60例8(1):39。
[15]傅振干。針剌合谷透后溪為主治療急性腰扭傷臨床觀察。按摩與導引1989;(6):22。
[14]趙凱。耳針治療急性腰扭傷。中醫函授通訊1990;118例中國針灸1997;17(9):525。
相關文章
-
怎么治療陰虛火旺在日常調理的時候,對于陰虛火旺的朋友們來說有一些中醫方法可以幫助到你。體質不好,一定要及時的調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健身體
-
針灸療法對產褥期恢復的作用是什么產褥期的護理對產后新媽咪和寶寶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有不少新媽媽沒有意識到產褥期護理的重要性,所以影響到了產后恢復。而中醫針
-
針灸療法是怎樣祛眼袋的人們總喜歡通過眼睛來觀察一個人,所以,眼睛是五官中很重要的一個部位。愛美的人們為了吸引別人的目光,會將自己的眼睛護理的很
-
調理陰虛火旺的方法有哪些陰虛火旺,是一種常見的中醫體質,在夏季最容易出現。從中醫的角度考慮,出現陰虛火旺的問題,你需要及時的調理和養護。下面,小
-
怎么治療陰虛火旺在日常調理的時候,對于陰虛火旺的朋友們來說有一些中醫方法可以幫助到你。體質不好,一定要及時的調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