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體質調理 中醫針灸排濕
到了濕熱的季節了,那么,我們要如何去調理我們的身體使得它的所有各項體內內分泌等保持在穩定正常的水平上波動呢,下面由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為您解答濕熱體質調理 中醫針灸排濕。
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中醫針灸幫助排濕
1、肺俞穴
濕熱體質偏于濕熱內蘊,表現為痤瘡、口臭的可以選用肺俞穴。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臟,俞就是輸的意思。所以,肺俞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臟的濕熱水汽由此外輸膀胱經。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取穴時一般采用正坐或俯臥姿勢,對清肺經的濕熱療效顯著。操作時,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約揉15-30次,用兩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緣向下分推,約分推30-50次。
2、中脘、足三里、陰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水濕,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濕。這三個穴位也都比較適合濕熱體質的人進行按摩。
3、八髎穴
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稱“八穴”。八髎穴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鐘,對于濕熱體質偏于濕熱下注的人比較適合。
4、豐隆、三陰交、內庭、足三里
如果拔火罐,可以選擇豐隆、中脘、內庭、三陰交、豐隆、足三里、陰陵泉,這樣的順序。
5、去濕要穴“曲泉”
曲泉-曲泉
屈膝時,當膝內側橫紋端上方凹陷中。
取屈膝位向膕窩方向直刺1~1.5寸,如覺針下有搏動感時,應停止刺入,以免損傷動脈。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脾經濕熱背部的主要穴位為:
大椎、大杼、膏肓腧、大腸腧、三焦腧。
大椎:位于督脈上。為治療痘痘、泄熱的重要穴位。在后中正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取穴就是低頭摸后頸,能摸到很多突起。大椎為一個最高的骨性突起,且突起可隨頸部活動。刮痧2分鐘,力度稍重。
大杼:膀胱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膏肓腧:膀胱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三焦腧:膀胱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大腸腧:膀胱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腰部最細的地方對應的是第二腰椎,然后以此類推)
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穴位是有不同的功效的,我們在使用針灸治療我們自己的疾病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的使用。要聽醫生的建議并且選好適合自己的方法。
-
怎么治療陰虛火旺在日常調理的時候,對于陰虛火旺的朋友們來說有一些中醫方法可以幫助到你。體質不好,一定要及時的調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健身體
-
針灸療法對產褥期恢復的作用是什么產褥期的護理對產后新媽咪和寶寶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有不少新媽媽沒有意識到產褥期護理的重要性,所以影響到了產后恢復。而中醫針
-
針灸療法是怎樣祛眼袋的人們總喜歡通過眼睛來觀察一個人,所以,眼睛是五官中很重要的一個部位。愛美的人們為了吸引別人的目光,會將自己的眼睛護理的很
-
調理陰虛火旺的方法有哪些陰虛火旺,是一種常見的中醫體質,在夏季最容易出現。從中醫的角度考慮,出現陰虛火旺的問題,你需要及時的調理和養護。下面,小
-
怎么治療陰虛火旺在日常調理的時候,對于陰虛火旺的朋友們來說有一些中醫方法可以幫助到你。體質不好,一定要及時的調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