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針灸治療方法是什么
中風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因此當患上了中風之后大家就需要選擇一些好的針灸方法來進行治療了,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身體的健康,那么,中風的針灸治療方法是什么?下面咱們去了解下吧。
1 針灸介入中風病的時間
1.1 中風病中腦溢血,即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是高血壓性腦小動脈破裂出血。國內統計,高血壓患者約有1/3的機會發生腦出血。腦溢血是急性腦血管病中發病急、進展迅速和最嚴重的,其病死率和致殘率均很高。此外,還有非高血壓性病因如腦動脈淀粉樣血管病、腦血管畸形、顱內動脈瘤等。我院腦外科自開展了“腦立體定向手術”以來,筆者就腦出血患者術后針灸早期介入治療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經腦立體定向術后,患者在ICU監護期,經西醫藥物治療,生命體征基本平穩后,隨機選擇了術后清醒的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84歲。針灸治療后發現,早期介入治療在術后不同時間,病人反應不同。所有選擇對象針灸治療時取內關、三陰交及患側肢體的體針,予平補平瀉法,電針選疏密波,留針30分鐘,太沖穴予重瀉以平肝潛陽。因水溝穴刺激性較強,可明顯促進腦血循環,故在此時筆者未敢冒然取之。治療后發現術后血壓平穩在3天之內的患者(血壓為140/90~160/110 mmHg),血壓在針后一天內波動較明顯,有31例血壓升高,部分病人情緒較針前煩躁,特別是在針后約半小時,血壓升高明顯,范圍在20~40 mmHg左右,未見血壓下降者。在生命體征平穩3~7天以上的患者針灸予同法治療,血壓波動現象明顯減少。所以,對于腦出血患者針灸早期介入治療時,一定要密切觀察血壓的變化,就病人病情穩定好轉而言,針灸早期介入,筆者認為在生命體征平穩最少在3天后為妥。
1.2 中風病中的腦血栓形成與腦梗塞,即缺血性中風,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原因是腦動脈粥樣硬化,臨床上以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腦梗死多見。腦栓塞是指來自身體其它部位的異物,進入血液循環,隨血流運行,并堵塞腦動脈,導致其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腦梗死。又分為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腦栓塞。腦檢塞發病急驟,多無前驅癥狀即發生偏癱。在腦血栓形成發病后第一周內,壞死灶中央的腦神經細胞即已經死亡,為不可逆性的損害,但在壞死神經細胞與周圍完全正常的腦組織之間有一個范圍大小不等的環形“半暗帶”。在“半暗帶”內有大量受到損害程度較輕、并未死亡的腦神經細胞,這些細胞腫脹、代謝紊亂,功能暫時喪失。如臨床治療不及時,治療不當,可使“半暗帶”內大量受到損害的腦神經細胞死亡,壞死灶擴大,使病情惡化。在腦血栓形成的第1周內,壞死灶中央可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同時“半暗帶”內卻有不同程度的腦水腫。腦栓塞是栓子進入腦循環,栓塞在腦動脈血管內,使被栓塞的血管所供應的區域發生腦梗死,梗死區的病理改變與腦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對于腦血栓形成與腦栓塞而致的中風病人應及時盡早進行針灸治療,在發病的第一周內進行針灸治療較好。針灸早期介入治療可減輕“半暗帶”內腦神經細胞的病理損害,可減輕病殘程度,抗腦水腫治療一般西醫在發病3~6小時開始,連續治療5~7天。針灸治療應同期進行。我院腦梗塞病人在CT確診后,便行針灸及西醫藥物綜合治療,因病人求醫時間大多超過發病后3~6小時,經確診后,針灸介入治療時間大多在發病1天后,但療效明顯優于以前在發病1~2周梗塞急性期過后患者的療效。
2 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的區別治療
這里只談針灸治療,主要是在中風發生后的早期,即急性期階段。恢復期與后遺癥期一般沒有大的區別。現今醫學發展迅速,目前中風病的治療,都是中西醫結合治療。出血性中風可予“開竅啟閉”“平肝息風”,可選內關、水溝、三陰交、太沖等為主穴治療。內關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屬于厥陰心包經之絡穴,有養心安神,疏通氣血之功。三陰交系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少陰腎經之交會穴,有補腎滋陰、生髓之功。腎主精,精生髓,腦為髓海,髓海有余則可促進大腦生理功能的恢復。水溝為督脈、手足陽明之合穴,督脈起于胞中,上行入腦達顛,瀉水溝可調整督脈,開竅啟閉以健腦寧神。筆者對腦出血的病人,在病情穩定一周以上尚用此法,以防血壓升高,同時配相應的體針。對于腦出血患者,在急性期不用頭針及舌針,在恢復期亦慎用。對于缺血性中風患者只要血壓平穩在140/90 mmHg以下者多用百會,頭針的運動區、感覺區;有語言障礙者加語言區,以及配相應的體針,如風池、曲池、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等。也可用舌針治療。
3 對針灸治療中風病的療效判斷標準的看法
就現今時期還尚可,對日后的發展而言,有些過于簡化。能否借鑒康復的Brunnstrom偏癱運動功能6級評定,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如PULSES評定,Barthel指數評定等等,加以細化量化使針灸療效判斷標準更加完善、科學。
4 對各種兼癥的針刺治療
4.1 針刺治療肢體功能障礙:以陽明經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也可以陽經為主,輔以陰經腧穴。在體針治療的同時予“醒腦開竅”法。在手法針刺的基礎上用電針治療,硬癱電針用連續波,軟癱用疏密波。上肢癱用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穴;下肢癱用環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侖等穴。半身不遂者也可取患側的井穴,予三棱針點刺放血;針刺頭針時可取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也可用舌針治療。在體針治療時予健側與患側肢體同時進行或交替進行,療效優于只取患側或健側者。
4.2 語言障礙:患者表現為失誤或語言謇澀。針刺予頭針語言一區、二區、三區,配風池、啞門、廉泉等穴,也可配舌針。
4.3 面癱:取面部的陽白、下關、太陽、迎香、地倉、合谷、風池及頭針的運動區、感覺區的下部。
4.4 吞咽困難:取頭針的運動區、感覺區的下部及廉泉穴。
4.5 二便失禁:水溝穴強刺激,取百會、內關、三陰交“醒腦開竅”,局部針灸中極、關元、氣海穴。
此外,手足腫脹、麻木者可取八邪、八風,痰盛者可取豐隆。
以上針刺治療在手法的基礎上予電針治療。
5 針灸治療中風病的注意事項
針灸治療中風病在早期介入時,一定要密切觀察血壓的變化。對于恢復期及后遺癥期,針刺之補瀉要結合病人的體質因人而異。
中風病人在予舌針治療時要囑患者不得言語、咳嗽,以防針刺穿透出血,個別有舌痛者,可待痛減后再予治療。
對于神志不清者或煩躁不安者,一定要有其家屬配合,方可針刺。
部分中風病人患側肢體特別是下肢有不自主的突然屈曲內收動作,在針刺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將其膝關節壓緊制動,以防出現彎針、斷針現象。
中風是一種急性疾病,它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語不清或口咼為主要表現。它起病急驟,變化迅速而似“風”,故名中風。
專家提示:上面所講的也就是出現中風后的針灸方法,我們大家也要去做好全面的分析,同時專家更要提醒大家中風的出現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因此當發現了之后就要選取較好的方法來積極的進行治療,這樣才能盡早的恢復身體健康。
-
怎么治療陰虛火旺在日常調理的時候,對于陰虛火旺的朋友們來說有一些中醫方法可以幫助到你。體質不好,一定要及時的調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健身體
-
針灸療法對產褥期恢復的作用是什么產褥期的護理對產后新媽咪和寶寶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有不少新媽媽沒有意識到產褥期護理的重要性,所以影響到了產后恢復。而中醫針
-
針灸療法是怎樣祛眼袋的人們總喜歡通過眼睛來觀察一個人,所以,眼睛是五官中很重要的一個部位。愛美的人們為了吸引別人的目光,會將自己的眼睛護理的很
-
調理陰虛火旺的方法有哪些陰虛火旺,是一種常見的中醫體質,在夏季最容易出現。從中醫的角度考慮,出現陰虛火旺的問題,你需要及時的調理和養護。下面,小
-
怎么治療陰虛火旺在日常調理的時候,對于陰虛火旺的朋友們來說有一些中醫方法可以幫助到你。體質不好,一定要及時的調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