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浴文化精彩多!
藥浴是將水盛于器皿內(nèi),浸泡身體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溫本身對皮膚、經(jīng)絡(luò)、穴位的刺激和藥物的透皮吸收,達到治療疾病、養(yǎng)生保健的目的。
中華藥浴,古已有之。
我國最早的醫(yī)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嬰兒癲癇的藥浴方。《禮記》中講“頭有瘡則沐,身有瘍則浴”,《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其受外邪者,漬形以為汗”的記載,可以講,藥浴的歷史源遠流長,奠基于秦代,發(fā)展于漢唐,充實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藥浴既可潔身又能健體,據(jù)《周禮》等記載,在3000年前,我國就有了藥浴。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比較完備的禮制,而沐浴則成為禮儀的組成部分。例如祭祀是當時極其重要的事項,為了表示對神靈、祖先的虔誠恭敬,人們在祭祀前要沐浴潔身,甚至有專職官員負責此事。又如,尊老是當時重要的禮儀內(nèi)容,在禮儀規(guī)定的尊老行為中,就有晚輩要每五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澡。由此可知在當年的社會交往中,洗澡除穢、清潔衛(wèi)生已不僅僅是個人可有可無的事情,它關(guān)乎到了社會文明的良好風尚。
到了漢代,洗浴之風相沿不衰,還因此產(chǎn)生了一個很有趣的假日,即“休沐”。《漢官儀》記載:“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就是說皇帝每五天為官員放假一天,讓他們回家洗澡更衣,以便保持清潔的體膚。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洗澡為理由而法定的假日。
晉唐時期,臨床醫(yī)學發(fā)展迅速,藥浴被廣泛的應用到臨床各科。
宋、金、元、明時期,藥浴的方藥不斷增多,應用范圍逐漸擴大,藥浴成為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元代周達觀在《真蠟風土記》中記有“國人尋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頻頻洗頭便自痊可。”可見當時藥浴已成為當時醫(yī)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種治病方法。
到了清朝,藥浴發(fā)展到了鼎盛階段,清代名醫(yī)輩出,名著相繼刊物。隨著《急救廣生集》、《理瀹駢文》等中醫(yī)藥外治專著的出現(xiàn),中藥藥浴療法已進入比較成熟和完善的階段。
《急救廣生集》又稱《得生堂外治秘方》是程鵬程參考400余種醫(yī)書,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精心類聚,匯萃精要而成,全書載方1500余首,共收病癥約400余種,以供給臨床治療因人因病制宜。
-
秋季泡腳防疾病 這些你要試一試到了秋季,很多人都知道,在這個季節(jié)養(yǎng)生是不錯的選擇,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在秋季泡腳來預防疾病,下面我們看看,秋季如何泡腳來預
-
你真的了解藥浴嗎?藥浴對人體有什么功效藥浴具有治病的作用,而且具有調(diào)理機體的功效,同時還具有解毒止癢的作用,能緩解皮膚瘙癢的狀況,能清除體內(nèi)的毒素,具有降壓抗
-
如何使用藥酒處理傷處人們的生活中不免會發(fā)生一些意外,比如扭了腳,閃了腰之類的,當發(fā)生這些意外后,人們都會取出藥酒來按摩一番。藥酒是中國的古老
-
用熱姜水泡手可有效緩解頭痛頭痛是很多上班族都常有的小病癥,造成頭痛的原因有很多,簡單的有睡眠不足,重的也可能是疾病在背后作怪。那么面對頭痛,
-
怎么治療外陰瘙癢 艾葉生姜水來幫忙對于女性朋友來說,婦科疾病讓我們非常的苦惱,比如外陰瘙癢就是常見的情況之一,比如細菌感染,陰道炎等都可能會導致外因瘙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