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療腦卒中后排尿障礙
急性腦卒中后排尿障礙患病率較高,且與腦出血、腦梗塞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關,為腦卒中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就此,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神經內科楊子超教授課題組先是根據患者病因采取相應的藥物治療,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運用電針針刺和膀胱功能訓練,幫助病人調節(jié)逼尿肌和尿道括約肌協(xié)調活動,進而恢復正常的儲尿和排尿反射。
目前,臨床上對有排尿障礙者常采用長期留置導尿管排尿,等待腦卒中神經功能的恢復及排尿障礙的好轉。這樣,不僅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幾率,還有一部分病例遷延不愈,嚴重者可致膀胱輸尿管反流、腎積水及腎功能損害,還有可能出現膀胱萎廢失用。
近代臨床實踐表明,針刺對膀胱功能障礙的調整有獨到之處。楊子超課題組根據腧穴解剖的神經支配特點,選取八髎穴和會陽穴給予電針刺激,對腦卒中后尿潴留和尿失禁的患者取得了顯著療效。八髎穴和會陽穴分別臨近骶孔1~4神經臀皮神經和陰部神經干。而起源于S2~4中間內側細胞群的副交感神經,正是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約肌的下級中樞,發(fā)出的盆神經可使逼尿肌收縮,膀胱內括約肌松弛,促進排尿,也是大腦及皮層下中樞傳入和傳出的必經之路;陰部神經(由骶髓S2~4前角發(fā)出的軀體神經)進入骶髓灰質內與陰部運動神經元交接,其興奮性可使外括約肌收縮,反射性抑制可使外括約肌松弛。
專家由此確定針刺這兩處穴位可不同程度地影響盆神經和陰部神經傳入支的興奮性,并通過匯聚神經元及其相應靶核的整合作用,抑制或興奮膀胱傳入神經沖動及神經遞質的釋放,對逼尿肌及尿道平滑肌進行調節(jié),以維持膀胱的正常儲尿、排尿功能。楊子超教授等人所選擇的電針刺激選穴法與歐美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微侵襲性治療法———骶神經調節(jié)有類似之處,該法是通過對骶神經的輕度電刺激來調節(jié)支配膀胱、括約肌和盆底肌的神經反射,而達到改善慢性排尿功能障礙的目的。后者的作用機制是,一條神經通路的活動通過突觸聯系可以影響到另一條神經通路的活動,將原本失衡的尿路控制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重新調節(jié)到一個平衡狀態(tài)。
實踐證明,骶神經輕度電刺激與電針刺激選穴恰巧在方法和原理上不謀而合。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fā)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chuàng)口,更無
-
中醫(yī)針灸養(yǎng)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zhí)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