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皮炎的針灸治療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屬于中醫“攝領瘡”、“頑癬”等范疇,好發于頸部、四肢、腰骶,以對稱性皮膚粗糙肥厚、劇烈瘙癢為主要表現的皮膚性疾病。易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現代醫學至今對該病的病因無確切的結論,只是推測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以及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平衡的功能失調有關。中醫學早在《諸病源候論·攝領瘡候》中就有:“攝領瘡如癬之類,生于頸上癢痛,衣領拂著即劇,云是衣領揩作,故云衣領瘡也”的記載。認為該病初起由于濕熱蘊于肌膚不得外泄;病久則耗血傷陰,血虛肝旺又使內風化燥,肌膚失養。依據這一理論,采用針灸治療神經性皮炎,可以瀉熱祛風、調氣理血,使肌膚得血養而證除。
具體方法是:充分暴露患部,常規消毒患部皮膚和針具。術者右手持梅花針均勻的、力量適中的由皮損的外邊緣順時針方向向皮損中心扣刺(以局部滲血為度),術畢取口徑適宜的玻璃罐,采用打火機開至最大火焰,于玻璃罐內迅速閃過后吸拔于患部,留置5至10分鐘,起罐并將血跡用衛生紙擦拭干凈,在患部常規局部消毒。接著如持筆狀將艾條的點燃端對準患處,施以溫和灸,方向也是由皮損的外邊緣順時針向皮損中心呈螺旋狀,以患者自覺局部溫熱但不灼痛為度。時間以病患面積而定。術畢患者再取適宜體位毫針直刺曲池、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天樞各1.5寸,施捻轉平補平瀉手法1分鐘后留針30分鐘,中間加強手法一次。隔日1次,10次一療程。
梅花針扣刺活血通絡,溫經養脈,通過皮膚的神經自我調節作用,激發臟腑經絡功能,從而改善皮損局部的微循環。扣刺后又于局部拔火罐,可以清泄血分邪熱,移毒瀉毒,促進局部循環和組織的再生,加強了養血、和血、通經、活絡的功效。艾條溫和灸在這里不僅僅只是溫補的作用,還有解熱抗炎、引熱外出、扶正固表的作用。在局部治療的同時,再輔以毫針直刺曲池、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天樞等穴,可以內外皆治,標本同調,遠近結合共同達到治療的目的。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