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針灸療法治療中風
中風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倒而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的疾病。因本病起病急,證候多,變化快,頗與自然界中“風”性善行數變相似]故名“中風”;又因發病突然]又稱“卒中”。因發病輕重不一,故有中臟腑(閉證、脫癥)和中經絡之不同。
本病相當于現代醫學的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病毒性腦炎、中樞性面神經癱瘓等病。
【病因病機】
中風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由于身體素虛,加之將息失宜,而使肝、腎、心、脾的功能失調,肝腎陽虧則肝陽偏亢,心陰不足則心火偏亢,脾陽不足則痰濕內生,如遇憂思惱怒,飲酒暴食,勞累過度,風寒外襲等誘因,即可肝陽暴張,引動肝風,心火暴盛,風火相煽,氣血并走于上,挾痰濁,蒙閉清竅,發為閉證;如真元衰微,陰陽離絕則復生脫證;痰濁流竄經脈,則發為偏癱。
【辨證治療】
(一)中臟腑
1、閉證
主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緊閉,面赤氣粗,喉中痰鳴,二便閉塞,舌赤紅苔黃厚或灰黑,脈弦滑有力。
治法:取督脈、足厥陰經及十二井穴為主。毫針瀉法,或點刺出血,以開竅醒神,平肝熄風,清化痰火。
處方:水溝、十二井穴、勞宮、豐隆、百會、太沖、涌泉。
隨證配穴:牙關緊閉:下關、頰車、會谷;舌強不語:啞門、廉泉、通里。
方義:水溝醒神清腦;十二井開竅、清熱,點刺出血可交通十二經氣;營宮泄心火;豐隆為胃經絡穴,針之以宣通脾胃氣機,健脾胃以化痰濁;百會、太沖平肝熄風;涌泉滋腎水以平肝潛陽,諸穴共奏開竅醒神,平肝熄風,清化痰火之效;下關、頰車、合谷,疏調上下牙關以開閉;啞門醒腦開竅,配廉泉、通里利舌竅以治不語。
相關文章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