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新理論:灸之要 氣至而有效
最近,由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完成的“腧穴熱敏化臨床研究”獲得了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種在灸態、灸位、灸法、灸量方面源于傳統艾灸又不同于傳統艾灸的全新技術,也被稱為“江西灸”。以陳日新教授領銜的課題組經過近20年的深入研究,在灸療上取得了新的進展。首先,課題組發現了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覺6種奇特的灸療現象,總結出了5條教科書上所沒有的灸療新規律:有關灸療現象的普遍性、腧穴部位的動態性、分布證候的相關性、發動感傳的高效性、紅外特征的客觀性。尤為重要的是,發現了腧穴存在開放與關閉狀態,在開放時施灸療效突出,并由此確立了“辨敏施灸”的新治則。課題組還創立了腧穴熱敏懸灸新療法,提出與驗證了“灸之要,氣至而有效”的新理論,大大豐富了傳統灸療理論的內涵,并大幅提高了臨床療效。
課題組研究的新灸法通過辨識腧穴開放程度,以特定的艾灸方法高效激發經脈感傳,力求達到氣至病所,從而開通經絡治療疾病,同時,做到施灸部位科學化、施灸劑量個體化。新灸法對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陽痿、便秘、痛經、盆腔炎、面癱、頸椎病、偏頭疼、骨性關節炎等疾病辨敏施灸,提高了療效,縮短了療程,降低了費用。目前,課題組已基本掌握了神經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的20余種疾病腧穴熱敏化分布部位的規律。目前,新灸法已被列為江西省和國家繼續教育項目,已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全國27個省市的醫療機構推廣使用。
與此同時,課題組的新灸法研究還在逐步深入,近期又中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治未病”相關科研課題“艾灸預防中風”。“艾灸可以阻斷中風過程!”陳日新肯定地說。他介紹,這樣說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古文獻對此已有記載,如《金匱要略》“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等。臨床上已有小樣本報告,艾灸對中風高危人群有逆轉作用。另外,課題組在以往的研究中也發現,采用“熱敏灸”對中風先兆癥進行干預,能激發經氣運行,疏通經絡,起到預防中風的作用。對此類患者進行紅外熱斷層掃描即能發現,患者督脈區及相關經脈和特定穴位有特征性的早期功能改變,而及時介入針灸干預措施,即可有效逆轉這種病理改變,從而達到中風病不發、少發、輕發、緩發的目的。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