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艾灸幫你驅寒暖身遠離疾病
寒冷是冬季的氣候特征,所以冬季最容易出現寒癥,如風濕疼痛,手腳冰涼遇寒病情都會加重,那么冬季寒癥該如何緩解治療呢?中醫介紹艾灸療法可以有效的幫你驅除寒氣,舒舒服服過寒冬。
艾灸的療效:
艾灸可以補氣養血
艾灸是用點燃的艾條放入艾灸灸熏特定的穴位,并且配合外用的中藥,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可以補氣養血,是最容易掌握并可以居家自療的灸法。常用穴位有關元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每天用艾條灸10到15分鐘,可以發揮溫補脾腎,促進脾胃運化的功效。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對于體質虛弱的人來說,艾灸肚臍,能提升元氣。眾所周知,胎兒靠胎盤呼吸,嬰兒出生后,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里,沒有神闕,生命將無以為繼。艾灸肚臍,就好像給身體建立了一座加油站,氣血得以循環調節,身體健康無病。冬至日,正是我們調節氣血的最佳時間,對神闕穴進行保健灸療,我們就能精神飽滿、面色紅潤,渾身充滿活力。
用艾灸可調和血氣疏通經絡
艾灸肚臍療法能提高自我免疫系統,它具有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作用,深受大家喜愛和信賴。
艾灸能溫經散寒,調節身體陰陽。現今社會,工作壓力大,超負荷透支體力,致使陽氣不足,進而出現身體易疲勞、渾身疼痛、精力無法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及失眠、焦慮等亞健康癥狀。艾灸能平衡身體陰陽之氣,激發陽氣,讓你精神煥發。
艾灸能行氣通絡。《扁鵲心書》中有云:“扶陽之法,艾灼第一”,點燃的艾草滲透穴位后,調節身體陰陽,提高身體免疫力,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正是這個道理。使用灸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要比常規的治療快一半的時間。
正確用艾灸臍方法
艾灸臍的方法很簡單,主要有兩種:一是艾炷直接灸。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身體會逐漸溫熱。每次灸15至30分鐘,一天進行1次,需要連續灸10次才有效果。艾灸臍對因體質虛弱而出現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的人來說,療效最好。二是神闕隔姜灸。把姜片上刺幾個孔,鋪在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身體會感到溫熱,而且很舒服。每次灸15至20分鐘,隔天灸1次,每個月灸10次。這個療法非常適合消化不良、容易肚痛的人。
艾灸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很多西醫難治療的風濕類疾病都選擇艾灸,因為艾灸不僅可以幫助風濕患者擺脫疼痛,長期調理更可以慢慢根治風濕疾病。艾灸除了治療風濕類疾病還有很多功效,比如治療頸部酸痛等等,艾灸功效很多,但是一定要注意在使用艾灸治療疾病的時候一定要選好學位哦。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