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呼吸道疾病肆虐 溫灸抗寒邪防疾病
進入春季之后,溫暖的 環境適宜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各種疾病也是逐漸的升溫,呼吸道疾病是最常見的一類疾病,那么我們在春季該如何保健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中醫經典方案。
溫灸
寒邪入侵機體可引發肌肉酸痛、頭痛、肩背僵硬等不適癥狀。采用“溫和灸”療法可取得滿意效果。用艾條,在*穴位或患處的皮膚表面,直接或間接的溫灸,以溫運氣血,疏通經絡,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因此,對于陽虛的老年人,借助艾葉本身的辛溫之性,以及艾灸法對陽氣的補充和激發作用,即可達到增強*陽氣的目的,從而能夠抵抗寒邪侵襲,防治感冒。
所選穴位主要是背部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即頭向前低時,頸后所出現的高骨下方)、風門穴(第二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肺俞穴(第三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足三里(屈膝垂足,在犢鼻下三寸),穴位施行灸法。這些穴位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與足陽明胃經穴位上,具有振奮陽氣、活血通脈、激發*正常抵抗力的功效。
以上穴位可采用“溫和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膚約二寸處。根據患者的熱感反應,上下移動,調節溫度。在患者施灸處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時固定施灸,稍有紅暈為度。一般可灸10~15分鐘。2天1次,晚上9點左右睡前施灸。
中藥
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季還應服些中藥,以調整機體功能,預防疾病。
《千金翼方》中提出:“凡人春服小續命湯三五劑”,可健體防病。其配方:桂枝9克,附片15克,川芎9克,麻黃6克,人參6克,白芍12克,杏仁9克,防風9克,黃芩9克,甘草5克,生姜9克。用法:附片先煎,余藥后下,水煎,早晚分服。本方扶正以驅風寒之邪,治正虛風寒入侵所致的筋脈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諸癥。
《壽世秘典》記載:“三月采桃花浸酒飲之,能除百病益顏色。”《千金方》也指出:“三月之節宜飲松花酒”,又說:“春分后宜服藏海神術散”其方用蒼術10克,防風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此方比麻黃湯、九味羌活湯等藥性緩和,解表散寒,祛除里濕,可治外感寒邪、身痛無汗等癥。預防流感還可取板蘭根15克,貫眾12克,甘草9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1周;預防呼吸道感染可取大青葉10克,蒲公英12克,羌活6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3天。可滅殺各種病菌病毒,對防治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療效。
冷水洗臉
冷水洗臉可提高*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可早晨用冷水洗臉,15天后逐漸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洗臉后屏住呼吸,將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隨后拭去水分,用手摩擦頭和面部至熱,每次1~2分鐘。用冷水洗臉,即使在平時外界氣溫突然變化的情況下,身體亦能適應,不易著涼而發生各種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肺炎等。
足浴
有句歌謠:“春天洗腳,升陽固脫”。春季陽氣升發,萬物始生,*內陽氣也開始生發,新陳代謝增強。這時足浴,正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措施。如果在足浴盆里,加上生姜30克,切碎,入水1500毫升,煮沸5~10分鐘,再加入涼水,使水溫保持在40度左右,泡腳半小時上下。生姜辛溫,具有疏風散寒的功效。通過生姜水泡腳,可有效的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另外,通過足浴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環,較快地擴張*呼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網,從而使呼吸道黏膜內血液中的白血球能及時消滅侵襲*的細菌和病毒,使*免受感染。
香袋
香袋療法是將氣味芳香的藥物裝入袋中,通過嗅吸氣味,而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如厚樸、蒼術、丁香、乳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等。如取桂枝、蒼術、白芷各10克,細辛5克,研為粗末,裝入香囊內縫好,佩于胸前,10天換藥1次。通過嗅吸藥物所散發出芳香氣味,而起到辟穢除濁的目的。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