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艾灸條的作用和用法
說到艾灸,很多人可能只是聽說過,艾灸是中醫里經常用到的一種治療藥物。艾灸作用廣泛,不僅可以夏天除濕熱,還能減肥防病保健排毒呢。所以家中常備艾灸是很有用的。很多人不知道艾灸條有什么用,怎么用,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艾灸條的用法
直接灸
又稱明灸,即將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膚上施灸的一種方法。灸時每燃完1個艾炷,叫做1壯。根據灸后對皮膚棘激的程度不同,又分為瘢痕灸和著膚灸兩種。這里所講的艾炷,不同與艾柱,雖然他們之間音相同,字也相近,但是不同的兩個意思。
瘢痕灸
瘢痕灸,又稱為化膿灸,臨床上多用小艾炷,亦有用中艾炷者。施灸前先在施術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黏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從上端點燃,燒近皮膚時患者有灼痛感, 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減輕疼痛。
應用此法一般每壯艾炷須燃盡后,除去灰燼,方可換炷,每換1壯,以紗布蘸冷開水抹凈所灸穴位,再涂少許凡士林或大標液,1次可灸7~9壯,灸畢,在施灸穴位上擦干凈后貼敷玉紅膏,大約1周可化膿,化膿時每天換膏藥1次。灸瘡30~45天愈合,留有瘢痕。在灸瘡化膿期間、局部需注意清潔,避免感染。同時注意飲食,情志調節。
著膚灸
著膚灸,又稱無瘢痕灸,非化膿灸,臨床上多用中、小艾炷。即將艾炷置于皮膚上之后,從上端點燃,當燃剩2/5左右,患者感到燙時,將艾炷夾去或壓滅,換炷再灸,一般灸3~7壯,以局部皮膚充血,紅暈為度。施灸后皮膚不致起皰,或起皰后亦不致形成灸瘡。此法適用于一切慢性虛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暈、慢性腹瀉、風寒濕痹和皮膚疣等。
艾灸療法
1.直接灸
化膿灸、非化膿灸。
2.間接灸
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餅灸、黃蠟灸、硫磺灸等。
3.艾卷灸
艾條灸(懸灸)、太乙神針、雷火神針。
4.溫筒灸
銅制灸器、不銹鋼灸器、竹制灸器。
5.無瘢痕灸
包括有些中醫也認為針和灸是同一種療法,其實并不是這樣。雖然它們都是建立在*經絡穴位的認識之上,但針療產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藥物和物理的復合作用。而且兩者治療的范圍也不一樣,所謂“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區別。
關于艾灸的作用和用法這里就介紹這么多了。大家可以去藥店買一些艾灸條儲備以防不時之需。夏天到了,艾灸條在保健養生上有很多的作用,大家不妨趁機試驗一下,說不定平日生活里很多的小病小災都會解決。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