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有不良反應該怎么辦
艾灸是中醫的特色療法之一,艾灸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很多人夏季會艾灸治療風濕等痹病,但是艾灸后很多人會有不良反應,艾灸后的不良反應說明了什么呢?遇到不良反應應當如何處理呢?下面一起來看專家的介紹吧!
1、灸時全身或半身出汗。屬多虛多寒,屬邪毒外排的現象,2-5次施灸后可緩解。
2、灸時癢。多為風、為虛、為濕。
3、灸時身體抖動。多為肝經問題,屬經絡不暢達的原因。
4、灸時腿、肩頸、腳等冒風或冒涼氣。為寒氣或風氣外排的過程。
5、灸時熱量可達腹內或下肢。多為虛寒體質,為好轉的表現。
6、灸后有水泡。古稱灸花,為濕氣或其它毒素外排的表現。小的無需處理,大的需在嚴格無菌操作下將濃液引流減壓,注意消毒包扎避免感染。
7、灸后局部起紅疹。多在灸完2-3天后出現,多數屬濕氣外排的好轉反應。
8、灸后傷口處發癢、發紅、發腫、化膿。屬傷口處有濕熱(或寒濕)外排現象,屬好轉反應。
9、灸后膝蓋處有向外冒風感或發麻感,屬風邪外排(或濕氣)外排現象。
10、灸后不熱,沒有感覺。多為身體經絡瘀阻不通,或身體非常好的表現。
11、灸后經絡通暢,激發了身體“真實”的情況。
12、灸后腹瀉。屬于排毒的反應,并無沒力氣的表現。
13、灸后便秘,多為氣血虛或體內有熱而產生,灸后可多喝溫水可緩解。
14、灸后腰酸腰痛。屬于“氣沖病灶”的反應,氣血打通郁結點,本來沒有感覺,現在反而有了感覺,多為身體有陳舊性損傷。
15、灸后頭暈、失眠。多為氣血充足,上沖于頭部的反應。
16、灸后月經量過多或月經量過少。多為肝、脾、腎虛癥不能固攝所致,灸后氣血運行加快,會出現短暫的月經紊亂,隨著灸療過程身體臟腑功能增強,此癥狀消失;另外一種原因屬體內排毒的反應。
17、灸后月經延遲和月經提前。屬經絡調整的過程,屬好轉反應,不影響下個月經周期。
18、 灸后月經淋漓不斷,多為有婦科炎癥,建議去正規醫院診斷治療。
19、乳腺增生灸療時部分會有疼痛和蟻行感。疼痛屬化瘀散結的過程,蟻行感為氣血運行邪毒外排的過程。
20、子宮肌瘤是否可灸,體寒可灸,體熱禁灸,一般肌瘤直徑超過62.5px不建議施灸。身體疾病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調理。
21、口渴,有些人在艾灸之后會口渴,這是正常的。這是因為艾灸時候體內新陳代謝加速所致。艾灸后可以適量多喝紅糖水或者是溫水,更有助于身體毒素的排除,注意不要喝菊花茶等寒涼性質的飲料,否則會影響艾灸的效果。
艾灸后如果有不良反應要停止艾灸,根據不同的反應進行調理,上述介紹的21種反應已經很全面了,大家不妨按照癥狀,進行治療和調理。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