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上火怎么辦 點刺放血能降火
艾灸療法是中醫的傳統療法之一,也是一個很好的保健養生的方法,很多人也都喜歡艾灸保健的方法。中醫介紹,有些人艾灸之后會出現上火的情況,比如口干舌燥。那么艾灸上火怎么辦呢?下面為大家說說艾灸上火的原因及調理方法!
艾灸后為什么會上火?
有的人艾灸后會出現口干舌燥、頭暈、牙痛、鼻出血、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臉上起痘痘、耳鳴等現象,這些都是艾灸后上火的表現。那么艾灸后為什么會上火?專家表示,與以下原因有關:
1、取用的孔穴不當:全身的不同孔穴,并非均能與不同的疾病相應,如選用不當,或是作用形式不曾把握好,豈但灸效不能施展,而且在灸時或灸后熱度依然持續回升,并感到厭惡和不適。
2、很多人艾灸后呈現所謂的“上火”:如發熱,高燒,口干舌燥,便秘便結,眼屎多,黃鼻涕,黃痰,早晨精力亢奮,心煩不安夜不能眠,鼻腔發干或流鼻血,血壓降低,脾氣火暴,皮膚發癢疹等相似“上火”的景象.雖說不掃除有真是熱性體質而呈現此景象的,不過極少遇見;更多的人呈現這種景象其實是艾灸補充陽氣后,與體內病邪停止正邪相爭的體現,即是當初很多人所說的惡化發應。
艾灸上火該怎么辦?
1、大椎穴刮痧
如果你害怕不會操作,那么就在大椎穴刮痧,從大椎刮到身柱。
如果起痧很重,3天一次,如果痧痕不重,可以每天一次,連續刮痧7次算是一個療程。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火氣,使火氣順著刮痧的路徑排出體外。
2、點刺放血
艾灸上火表現在方方面面,上面提到的是常見的幾種,另外還要看艾灸上火習慣走的路徑。
有些人艾灸的余火上頭,表現在頭面起疙瘩,或口干舌燥、口舌生瘡等,這個時候可以用點刺放血,就在大椎穴點刺放血,或在耳尖,還可以在合谷點刺放血。
如果上火在中焦,有的人艾灸后,表現為腹脹。其實也可以在肝俞、膽俞、脾俞、胃俞部位點刺放血,還有足三里;如果上火出現在下焦,可以在八髎穴點刺放血或刮痧。
方法:用一次性點刺針,在大椎穴點刺3-4下,然后拔罐,視其出血量,如果出血很多,一兩次即可解決上火問題。如果出血量不足2毫升,可以隔日放血一次,3-5次就可以解決上火問題。
你一定會覺得點刺放血很神秘,甚至有些不敢,其實點刺針的針尖很短的,它僅夠刺破皮膚,對內臟是不會有一點傷害的。
不過要注意:身體比較虛弱的人、有貧血傾向的人、出凝血機制不好的人(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孕婦或在月經期間經量比較大的人都不適合點刺放血。
3、綠豆蜂蜜湯
有的人上火上焦表現得嚴重一些,口干舌燥,咽喉腫痛。可以用250克綠豆,先用2000毫升溫水泡半天,然后用泡過的水小火煮綠豆1個小時,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綠豆都已經開花了,說明綠豆的有效成分都在湯里面了,也就可以盛出來喝了。
艾灸上火是怎么回事呢?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了艾灸上火的原因,也為大家介紹了改善艾灸上火的方法,所以說并不是任何的人都適合做艾灸。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