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讀 傳統艾灸療法的有關常識
艾灸療法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正因為艾灸療法的良好的治療效果,所以艾灸療法一直延續至今,深受大家的歡迎。那么艾灸療法的原理是什么呢?進行艾灸療法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我們的尋醫問藥中醫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艾灸療法的那些事!
艾灸療法
艾灸保健的原理
傳統中醫認為,艾灸起泡或流膿是排毒的表現,確實能有更好的療效,但由于自行艾灸難以把握起泡的程度,對皮膚損傷過大,可能造成其他問題,所以現在普遍推薦溫和的艾灸,以不起泡為宜。
一般,時間在半小時左右,與身體相距約3—5厘米,具體以個人耐受能力為原則,不必強忍疼痛。如果灼燒感很明顯,應該隨時調整,比如離身體再遠一些或停止治療,以免弄傷皮膚。還可借助艾灸盒等外用器具來減少損傷。
專家介紹,艾灸是以艾絨為灸材,點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變部位,進行熏熨。在溫熱和藥物的共同作用下,溫通氣血、扶正祛邪,可以防病治病,對關節炎、老寒腿、痛經等都有很好的療效。常用的艾灸分為艾炷灸和艾條灸。
關于艾灸的那些事兒
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征得患者同意。
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于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準。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
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后果。
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于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艾灸療法的原理有哪些呢?怎么進行艾灸療法?進行艾灸療法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以上我們為大家介紹了有關艾灸療法的有關常識,希望以上的介紹給大家帶來指導意見!
-
做艾灸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問題艾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夠起到疏通經絡的功效,但是艾灸時也要注意很多問題,應該要耐心堅持,并
-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囊腫可分單房和多房,一般以單房多見,生長緩慢。開始時囊腫質地柔軟,按之有輕度波動感,遷延日久運動時可稍有不適。臨床上用穿
-
腦癱患兒可試試針灸腦癱、自閉癥、多動癥和弱智是兒童腦病的四大類。“現在針對兒童腦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都還很不成熟,很多患兒家庭因為對該病
-
針刀療法 可治頸椎病針刀既可以通過針刺手法起到針灸作用,又能在體內發揮切割、剝離等手術刀作用。由于切割、剝離時產生的損傷很小,不見創口,更無
-
中醫針灸養生介紹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